优秀散文 | 爱情散文 | 哲理散文 | 伤感散文 | 生活随笔 | 亲情友情散文 | 爱情小说 | 微型小说

国清寺偶记

2013-06-02 01:01
导读:优秀散文范文,国清寺偶记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作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与游国清寺,自然谈到济公和尚,因为天台本是济公。 朋友说济公是明

与游国清寺,自然谈到济公和尚,因为天台本是济公。

朋友说济公是明朝人,我纠正说是南宋人,争论间,恰好遇一国清寺僧人,朋友自以为正确,便抢先上前问之。问话中,听口音,这僧人不是本地人。

然而令人吃惊的是,这僧人竟不知济公哪朝人,更不知济公为何许人,朋友一脸惊愕。其实,我更感意外,本想僧人或许不清楚济公是哪个朝代的,但济公这个人物应该是知道的,因为济公和尚在台州可是妇孺皆知,即使在全国,国人也大部分知晓,而济公的,随着十几年前电视连续剧巜济公巜的播出,济公也早已走出国门,远扬海外了。近几年,天台县政府为了挖掘旅游资源,建成了颇具规模的济公故居和济公院,成为天台的两大新景点。而这僧人身居国清寺,竟然不知济公!

朋友嘲他在国清寺做和尚竟连济公都不知,犹如佛徒不知如来,滑天下之大稽。

我告诉僧人,济公是南宋人,生于1148年,卒于1209年,原名李修缘,天台县永宁村人氏。出家杭州灵隐寺,一生嗜好酒肉,藐视清规戒律,举止装痴卖傻,却是一位学问渊博、行善积德的得道高僧,被列为禅宗第五十祖,杨岐派第六祖,著有《镌峰》10卷流传后世,他的很多诗词收录在《净慈寺志》、《台山梵响》中。他不但懂医术,还好打不平,扶危济困、除暴安良、扬善罚恶,被世人尊为济公活佛。

我说完后看了看僧人,心想我一个世俗之人都了解济公,何况他是一个修道悟惮之人,原以为他会面露愧色,虚心接受,不料他却不以为然,却不烦其厌地向我解释说:"这些我不关心,我只念经,干活,其他身外之事,我都不管不问,管它谁谁。"

小学念书,语文老师向我们解释过"和尚念经,有嘴无心"这个成语,并常用这个成语来批评我们学习不用心,而我却不理解:既然无心,怎么能念得了经呢?一直至今,不曾透彻领悟这个成语的内涵,今天遇到这个僧人,便恍然大悟了。

朋友还想质问这个僧人,我忙把朋友拉开了,并说:"行了,你想想,当今社会,官吏多达七千万,堪比蝗虫,且在其位不尽其责者不知其数,更有吃空响者比比皆是,而他毕竟是一个出家人,何必难堪他。"

朋友又惊:"你以前憎分明,不平之处,常会冷眉,今日为何如此豁达?"

我笑答:"佛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朋友道:"不懂,请解释之。"

我又答:"佛又日, 但行善,莫思恶,大道无言,张口便错,神明不惑,天地看着,生死如幻,四大非我,世智难测如来意,超脱三界当念佛。阿弥佗佛。"

朋友道:"还不懂。"

我答:"佛家真谛,可悟而不可言,当悟则悟,不悟也罢,不必因此生杂念而自寻烦躁。"

朋友笑道:"我虽不懂,但看得出你似乎已大彻大悟了,比一般僧人悟得透彻,你若遁入空门,可成一代高僧。"

我笑道:"错矣,高僧岂是世俗之人能奢望的,这就是自生杂念而导致自寻烦躁。"

朋友忽道:"咦,这回我似乎也悟了一点。"

我忙说:"别想太多,回去吧。"

朋友似乎明白,与我相视一笑,执手而回。

    上一篇:匆匆春又归去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