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指导 | 写作技巧 | 小学写作指导 | 初中写作指导 | 高中写作指导 | 中考写作指导 | 高考写作指导 | 教师谈作文 | 家长谈作文

论信息技术教学的新模式

2013-11-14 01:24
导读:教师谈作文范文,论信息技术教学的新模式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作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2005-8-17 字数:4896收藏此页到都市网摘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
2005-8-17 字数:4896收藏此页到都市网摘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知识的增加和更新的节奏的加快,对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使教育教学模式产生深刻的变化,教学的改革,必将对中小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试行)》要求我们转变旧的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式,在这个新的形势下,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课如何开展?下面根据我的教学实践对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做一些探讨。    关键词:更新教育观念    关注信息素养      转变学习方式      探索课程整合一、更新教育观念《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提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由此可见,传统的课堂教学已不能适应当今现代技术教学。因为传统的课堂教学首先是一种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主要表现为:重理论,轻实践;重理性,轻感性;重理论,轻过程。其次,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本,表现为一是以教为中心;二是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不教不学。现代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是呼唤探究型的教学,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随之出现了一些有关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模式。我认为不管哪种教学模式都应该围绕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因为计算机发展十分迅速,计算机软件推陈出新,当学生现在所学习的是最新的软件,但当他进入社会时,也许这一知识已被淘汰,所以我们作为信息技术课的教师,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课堂中给学生提供一个主动、自由探索的广阔天空,激活学生思维,要让学生学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会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终生学习。其次教师还要更新教育观念,由课堂教学的演讲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活动的组织者;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地位,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学应该是把知识的传授过程转变为学生对问题的发现、探究、解决和运用的过程。二、注信息素养的培养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素养已成为科学素养的重要基础,这对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提出新的挑战,尤其是对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并把学生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作为与读、写、算同等的终生有用的基础能力。信息素养作为现代公民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也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和接受。信息素养包含以下几个要素:1.信息获取的能力:能够根据学习的需要,通过各种媒体,如互联网、书籍、报纸杂志、电视等,通过各种方法,如观察、访问、实验等,有目的地收集、存储必要的信息。 2.信息选择的能力:从众多的信息中学会选择对自己更有使用价值的信息。3.信息的处理能力:学会面对大量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分析、判断,减少信息的负面作用,即批判性地处理信息。并将获取的信息进行综合,结合自己原有的知识,重新整理组织、存储4.信息的传递能力:学会运用信息传递,合作、互动,形成多向信息交流。5.良好的计算机法制和道德意识:不传播假的、不健康的、违法的信息,不窃取别人的保密资料,不光顾不健康的网站等。    在现阶段,信息技术课担负着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主要任务。信息素养的形成,需要通过信息技术操作技能与应用实践来培养,但不是所有的素养都能通过技能训练就能形成,有的是要通过加强科学分析思维能力的训练、通过加强思想情操教育来培养的。因此我们必须更新观念,信息技术课不仅仅是传授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掌握几种计算机的实用软件的操作,信息技术课的重点应放在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上,也就是说在训练学生信息技术操作技能与应用实践的过程中,要贯穿信息素养的培养。可以说信息技术教育是课程改革的一个基石,学生不具备基本的信息素养,将阻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三、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学习方式的转变就是要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要实现这些转变,需要有新的学习环境、学习资源。信息时代的学习是和以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信息技术应用到教育教学过程后,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学习方式都在向数字化方向发展,形成数字化的学习环境、数字化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学习方式。学习者学习不是依赖于教师的讲授与课本学习,而是利用数字化平台和数字化的资源,教师、学生之间开展协商讨论、合作学习,并通过对资源的收集利用、探究知识、发现知识、创造知识、展示知识进行学习。数字化学习是现代学习方式的一种。数字化学习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我觉得对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综合能力的培养是非常有价值的。主要有下面几方面:(1) 将学习从书本、课堂扩展延伸到社会    通过进入社会情景,接触社会现实,学生不仅学习了理论知识,书本知识,并且将书本知识应用于实际,学会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懂得科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社会发展的关系。(2) 丰富了课程资源    建构主义理论提出:为了支持学习者的主动探索和完成意义建构,在学习过程中要为学习者提供各种信息资源(包括各种类型的教学媒体和教学资料),而且这些资源是用于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式探索。在实践型的学习中,学生的学习资源,不再局限于书本、教师的课件,而是最新、最流行的、最贴近生活的、最接近实际的课程资源。(3) 使学生获得了学校以外的现实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沟通的体验    由于应试教育,现在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被沉重的课业负担压得喘不过气,整天处于被动应付学习的状态,生活范围局限于学校和家庭,接触的人多是家人和同学,很少有时间接触社会。在完成实践型的任务过程中,学生不仅要通过眼睛,更要与不同的人打交道,来获取信息。这个过程可以获得人与人沟通的体验。(4) 从调查过程中,学习到通过调查获取信息的方法。    获取信息的能力是现代学生必备的素质,也是信息素养的要素之一,因此在课程设计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设计不同的情景,让学生学会通过不同的途径收集信息,学会在不同的情况下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获取信息。(5) 通过调查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信息处理能力    我们都知道,原始的、未经过加工处理的信息是没有太多的实际价值,学生不但要学会信息的收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在收集到的各种各样信息中选择对自己更有使用价值的信息,并做出正确的分析、判断,也就是将获取的信息进行综合处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四、        探索课程整合《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一切有条件和能够创造条件的学校,都应使用计算机、多媒体、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学科,一种工具引入教育,它带动了教育从目的、内容、方法及组织形式的深刻变革,它与各学科的整合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关键和核心。信息技术与其它课程整合就是把信息技术与其它课程教学有机结合,融为一体,把它作为获取知识的工具,改变传统的数学模式,改善、提高教与学的效果。  1. 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整合 当然,由于信息技术与其它课程整合尚处于初级阶段,学生的信息水平低,计算机操作不够熟练,学生对所需信息获取分析能力差。基于此,在课前可将相关资源作一些整理,保存在文件夹下或学校局域网络上,让学生访问该文件夹或网站去获取有用信息。随着学生信息水平的逐渐提高,可为学生提供网址,搜索引擎等,让学生通过internet到资源库中去搜集素材。例如在四年级学习《简单的统计》时,可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学校局域网查看本级部三年级期末考试成绩统计总表和条形统计图,上课时小组讨论后请一名同学发言:通过网上查询知道了些什么?还有哪些疑问?信息技术的引入和广泛应用,无疑是注入了时代活水,它蕴藏的教学资源是浩如烟海。通过internet,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可以极大限度的突破书本是唯一学习资源的限制,利用各种相关资源来丰富封闭的孤立的课堂,最大限度的扩充教学知识量,使学生跳出只学课本内容的局限性。从而开阔视野,发散思维,听百家言语,看百家思想。在教学中,正是利用信息资源跨越时间界限的特点,将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结合,使教学内容变得丰富多彩,更贴近生活,更具有时代特点,同时也使老师改变了传统观念,给教学内容赋予了新的内涵,使教学内容活起来。2.信息技术与教学形式的整合    班级授课制是目前被普遍采用的教学形式。由于受教学时间统一的限制,学生的个性特长难于发挥,因材施教难于落实,而信息技术的引入,则为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    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演示工具便是一种最基本的形式整合。教师可利用现成的教学软件用于自己的讲解,也可用powerpoint或其它制作工具充分利用各种素材编制适合自己教学的演示文稿和教学课件,形象地演示其中某些难于理解的内容,或用动画等展示动态的变化过程和知识的形成过程,或用外接传感器来演示一些当时当地无法看到和无条件演示的现象,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这样通过精心设计与合理选择,通过多媒体计算机代替了黑板、粉笔、幻灯、投
    上一篇:“三个代表”的实践与师德建设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