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指导 | 写作技巧 | 小学写作指导 | 初中写作指导 | 高中写作指导 | 中考写作指导 | 高考写作指导 | 教师谈作文 | 家长谈作文

小学语文反思性教学的探索与研究

2013-08-18 01:03
导读:教师谈作文范文,小学语文反思性教学的探索与研究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作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不错:小学语文反思性教学的探索与研究 [摘 要]反思性教学是提高教师素质和
小学语文反思性教学的探索与研究 [摘 要]反思性教学是提高教师素质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最有效的途径。本文从小学语文反思性教学的操作流程、操作主题的构建与策略进行论述,试构建小学语文反思性教学的操作体系。 [关键词]小学语文;反思性教学;探索;研究 “反思性教学”即教师对教师“教”、对学生“学”的反思 , 是指教师以教学目的的制定、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安排、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学生学习效果为反思对象 , 进行主动探究 , 寻找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从而形成良好的反思习惯和反思能力 ,提高自我监控能力 ,加强对教学过程和效果的监控 , 调动教学自主性和主动性 , 提高教学实效的一 种教学方法。同时也是一种回忆、思考、评价、教学经验的活动。这一反思过程能帮助教师形成“实践理论”,是教师拥有一套能适应教学变化、富有个性特色的知识体系。 小学语文“反思性教学”是在《语文课程标准》指导下实施的 ,它以教师和学生的“思 ” 为核心 , 以全体学生“学会”、“会学”为目的 , 教师通过反思来调整教学 , 学生通过反思来调整学习 , 并强调“思”与“练”的结合 , 通过补救性的训练来解决存在问题 , 从而落实教学目标 , 提高教学实效。 一、小学语文反思性教学的操作流程 小学语文反思性教学是促进教师素质提高的核心因素。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有效经验才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才会对后续的教学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师对教学经验的反思可分为四个环节,其基本流程为: 确定内容——观察分析——重新概括——实际验证 1. 确定内容。教学反思的起点是教学问题。这个阶段主要是确定反思的内容,发现教师的问题意识。教学问题的类型很多,有的来源于教育教学改革中出现的两难问题(比如:如何做到既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又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益),有的来源于自己教学实践中的困惑(比如:为什么学生一听就会,一做就错?为什么小学三年级学生和初中二年级学生学习成绩会出现分化现象),还有的来源于自己想改变现状的愿望(比如:我的理 想的课程形式与结构是什么)。 2. 观察分析。在这个阶段,教师既是各种信息的收集者,又是冷静的批判者,同时也是经验的描述者。首先,教师要围绕所要反思的问题,通过查阅文献、观摩研讨、专访等形式,广泛地收集信息,特别是关于自己教学活动的信息。然后,教师要以批判的眼光反观自己,分析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以及他人在解决这个问题时的经验与教训。 如针对“为什么四年级学生阅读水平会出现分化现象”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进行这样的观察分析: ★这个问题是不是一个由来已久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四年级学生阅读水平出现分化,与他们的身心发展、学习内容以及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没有直接的关系? ★前人或优秀教师在探究这个问题时,作了哪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哪些经验?这些经验是否存在不足之处? ★自己在探究这个问题时,教学行为结果与期望是否一致? 以上的观察分析,将会为下一阶段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思想与形成新策略奠定基础。 3. 重新概括。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教师必须重新审视自己教学活动所依据的思想,积极主动地吸取新的信息,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思想和新策略;在此基础上提出假设,制定新的实施方案,力图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4. 实际验证。在这一阶段,教师需将以上提出的假设和新的教学方案付诸教学实践,并根据实践的结果验证假设和新的教学方案的合理性。在验证中发现的新问题将成为新一轮反思性教学实践的内容,如此反复,直至问题的解决。 从反思性教学实践的流程中我们可以看出,反思性教学实践的过程,既是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循环往复的过程,也是教师素质持续发展的过程,更是经验型教师走向学者型教师必须经历的过程。 二、小学语文反思性教学的主题构建 根据教师常规教学活动的内容及教学程序,反思性教学实践一般有以下3个方面: 1. 教学实践活动前的反思——学什么 科学制定目标:要以“学生的全域发展”作为标准对“知识与能力”(目标1)、“过程与方法”(目标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3)三维目标进行分解,使学生在三维目标的引领下,不仅解决了“学到什么”和“怎样学习”的问题,尤其解决了“喜欢学”和“主动学”的问题。目标分解后还需要根据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和连续性的特点,将形成的目标群 按一定的层次与梯度进行有序化处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真正具有自主选择最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学习目标。 优化教学设计:这种类型的反思主要在备课阶段进行,它有助于发展教师的智慧技能。教师的智慧技能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能否预测学生在学习某一教学内容时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二是能否寻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从目前教师备课的现状来看,主要存在两种不良的倾向:一是照搬现成的教案,以“他思”取代“我思”,不考虑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二是一些有经验的老教师在备课时,过分依赖多年积累起来的教学经验,不注重反思,凭原有的经验设计教学方案,有的甚至照抄以往的备课笔记。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先要对过去的经验进行反思,使新的教学设计建立在对以往经验与教训进行思考的基础上。例如: ★自己或他们以前在教授这一教学内容(或相关内容)时,曾遇到哪些问题?是采用什么策略和方法解决的?效果如何? ★根据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预测学生在学习这一教学内容时,可能会遇到哪些新问题?针对这些新问题,可采取哪些策略和方法? 教师在反思过去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再写出教学设计方案。教学实践活动前的反思,一是可以增强教学设计的针对性二是可以逐步培养教师良好的反思习惯。 2. 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反思——怎么学 教学实践中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和生活经验的实际需要,对教学内容,教学安排、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做出种种的反应。学生这些反馈的信息教师必须敏感地体察,并深入领会其意图。明确学生的真实感受和实际需要,能更清楚地认识自己教学上的优点与不足,利于及时调整,使教学真正适应学生学习认知发展干什么的要求。这种师生互动,能拓宽反思的层面和渠道。从学生角度认识教师行为和合理性和有效性,可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能及时,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了深入分析教学活动与学生实际需求之间的矛盾,并根据反馈信息及时做出调整增强语文课堂行程的灵活性和可控制性,培养灵洗教学机智和丰富经验智慧,面对动态的、持续的、不断呈现的教学进程,教师要能不断地反思。 一是反思学习内容是否得到充分的展示,还需要在那方面进行补充,师生在课堂上的交流对话和合作是否充分。课堂活跃不等于教学设计合理。有的教师设计活动一个接一个,学生积极踊跃地参加,课堂上热闹非凡,一派繁荣景象。但要问每个活动景象,每个活动要达到的教学目的,有的教师竟语焉不祥,存在为活动而活动的倾向。因此,教师必须围绕教学目的进行教学。 二是反思教学过程是否适用所有学生,是否还有学生不适应,怎么引起学生总结。课堂回答问题活跃不等于思维活跃。教师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精心设计,启发学生积极有 效的思维,从而保持课堂张力。 三是反思自己对知识的准备和课前的教学设计方案是否合理。特别在导入新课时,要设法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再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学生只有经过了思考,教学内容才能真正进入他们的头脑。教师在反思中必须具备驾驭课堂教学的调控能力,因为这一阶段的反思强调解决发生在课堂教学现场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涉及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学生在学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时出现了哪些意想不到的障碍?你如何机智地处理这些问题? ★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出现争议时,你如何处理? ★当提问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该生不能按计划时间回答问题时,你如何调整原先的教学设计? ★学生在课堂上讨论某一问题时,思维异常活跃,如果让学生继续讨论下去,就难以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针对这种情况,你如何进行有效的调控? 实践证明,课中有效的反思,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请看下面一则课中反思的案例: 一位语文教师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发现一篇构思精巧、立意新颖的优秀作文,于是决定利用作文评讲课朗读这篇作文。可是,教师刚把这篇文章读完,就有一位同学站起来检举这篇作文是抄袭的。此时,全班一片哗然,同学们一齐把目光投向那位抄袭作文的同学,那位同学羞愧地低下了头。面对这样的突发事件,老师也一下子愣住了。后来,这位教师经过短暂的反思后,将话题转移到评价这篇作文好在哪里。当同学们评、赏结束后,老师问大家:“今天我们能欣赏到这样的好作文,应该谢谢谁呢?”这时同学们似乎一下子明白了老师的用意,一起为那位同学送去了热烈的掌声。这位语文老师以此为契机,从那天开始,要求全班同学每周轮流推荐一篇优秀作文在班里朗读。这样的教学反思,不仅开阔了全班同学的阅读视野,而且使那位抄袭作文的学生免受心灵的伤害,可谓一举两得。 3. 教学实践活动后的反思——学会没有 主要是教师课后对整个课堂教学过程进行思考性的概括,对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和学生的表现及教学的成败进行梳理,教学的结果如何?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是否学会了学习?因为“教会”不只是提供给学生某种学习方法,让学生按照一定的步骤、程序去学习,而且应设法让学生多体会和感悟,引导学生总结对他们自己适宜的学习方法,经过自己感悟出来的方法对学习者来说才是管用的、好用。这一阶段的反思主要是
    上一篇:浅谈轻松识字法,提高识字效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