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指导 | 写作技巧 | 小学写作指导 | 初中写作指导 | 高中写作指导 | 中考写作指导 | 高考写作指导 | 教师谈作文 | 家长谈作文

论创新教育背景下的小学作文教学改革

2013-07-21 01:06
导读:教师谈作文范文,论创新教育背景下的小学作文教学改革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作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不错:一、更新观念,明确作文教学的本质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从修订版《
一、更新观念,明确作文教学的本质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从修订版《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来看,《大纲》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作文教学能否促进学生的发展,能否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除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作文知识和作文技能外,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包括创新精神、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个性品质)。学生的创新能力越强,他们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就越大,为他们所奠定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基础就越牢固。<O:P> </O:P>

2.从教育的功能来看,教育的本质功能在于促进学生个体的社会化,即为儿童实现由“生物人”向“社会人”的转变创造必要的条件。也就是说,教学要着眼于学生和未来,未来的社会需要我们培养一批批能主动适应社会,并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这就要求我们重新审视作文教学的本质功能,把作文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上。<O:P> </O:P>

3.从教育的效应来看,创新教学的教学目标,是把开发全体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根本目的和最终任务。作文教学的一切活动,都是以是否保证和促进学生的身心获得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发展为取舍,因而它所追求的是作文教学的长期效应。<O:P> </O:P>

4.从创造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创造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当学生因为受到某种外部的刺激产生了一个具有创造性的思想火花的时候,如果这种火花能得到他人的及时肯定和鼓励。就会增加他产生新的一次火花的可能性;反之,必然会降低再一次产生火花的可能性。这个研究成果为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只要我们留心观察一下,学生在习作的过程中,常常会迸发出创造性的思想火花。作为语文教师,要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个创造性的思想火花,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长此以往,学生的创新能力一定会得到长足的发展。<O:P> </O:P>

二、作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策略

(一)拓宽训练时空,是作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O:P> </O:P>

1.从课上走向课下,克服为文而文的倾向。<O:P> </O:P>

学生的习作是他们对日常生活感悟后的自然产物。这样的习作往往有着鲜明的个性色彩,并体现着表现自我的创造性,它没有时间的限制,学生的习作冲动绝不会只等到上作文课时才产生。如果把学生的习作都框定在作文课上,学生也许因为缺乏习作的兴趣而走上为文而文的歧途。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作文的时间放在平时,让学生有了感触及时地记录下来。作文课上,教师要指导学生将观察到的素材进行加工、整理、润色和提炼,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O:P> </O:P>

2.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拓宽习作训练的渠道。<O:P> </O:P>

(1)开放学生的多种器官,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O:P> </O:P>

①绘画。例如:提供条件让学生借助想象画成图画或拼成画面,然后让学生把画面的内容写下来。这些训练使文字与形象配合,画面与习作互补,从而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②实验。先让学生运用自然课上或课外阅读中学到的某一科学知识自已做一个科学小实验,然后把实验的过程写下来。③制作。让学生动手完成一个小制作,并让学生把制作的过程、感受和新的发现写下来。④操练。如学了《我们的新朋友——电脑》一课后,有条件的学校可让学生操练一下,并让他们把操练后的感受写下来。⑤表演。好动、好表演是小学生的天性。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表演的机会,在表演中提高创新能力,在表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表演的内容、感受和发现写下来。<O:P> </O:P>

(2)充分挖掘课文中的习作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阅读课文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可供学生进行创造性习作的资源,教师可结合课文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习作。<O:P> </O:P>

①情节扩展式。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中有这样两句话:“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不动。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地熄灭。”可启发学生结合课文插图。由邱少云的外表,推想邱少云当时的内心活动,把这两句话扩写成一段内容具体的话。②文尾续写式。如根据《穷人》一课的结尾,让学生续写《桑娜拉开帐子以后》;根据《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的结尾,让学生续写《卖火柴的小女孩真的来到了天堂》。③多向改写式。根据课文内容,有的可以改变人称,有的可以改变叙述的顺序,还有的可以改变体裁进行改写训练。④图文转换式。语文教材中不少课文配有插图,可启发学生在独立观察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写出与课文不同的文章。⑤相关迁移式。抓住课文的原型特征,调动已储备的表象,把思维的触角由甲迁移到相关或相似的乙上来。例如:学了《凡卡》,让学生写《我和凡卡比童年》。<O:P> </O:P>

(3)在学校和班级的板报、墙报上开辟“自由讲”、“小评论”、“心里话”、“新发现”等栏目,引导学生就班级、学校以及社会上出现的好人好事或一些倾向性问题进行议论。这种写作形式可以不拘一格,对某一问题发表三言两语的看法,其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块说理议论的创新园地。<O:P> </O:P>

(4)不断丰富班队活动内容,为学生提供写作机会。如:小组之间的挑战、擂台赛,班级开展的参观、浏览活动,班级举行的智力竞赛活动、小记者采访活动和文娱表演活动等,教师应抓住这些机会让学生进行习作练习。<O:P> </O:P>

(5)结合课外阅读、看电影和电视,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评论电影(或电视)中的人物、事件等等。<O:P> </O:P>

(二)强化创新思维训练,是作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1.冲破思维定势,训练学生思维的发散性。<O:P> </O:P>

学生作文为什么会出现众多的雷同现象?这与学生作文时的思维定势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习作时,要引导学生冲破思维定势的束缚,把作文训练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有机结合起来。<O:P> </O:P>

(1)同一题目多角度选材。<O:P> </O:P>

如写《我的妈妈》,大多数学生只是写妈妈怎样关心自己的事,往往千人一面。因此,教师可以启发学生从妈妈的性格、脾气、品德、才能、爱好、在家庭和社会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选材。<O:P> </O:P>

(2)同一材料多种立意。<O:P> </O:P>

如学生写《爬山》,可重点表现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河山的赞美;也可重点表达自己的感受,如“做任何事,要想获得成功,必须脚踏实地去努力”;也可通过写登山远眺的感受,说明“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O:P> </O:P>

(3)同一材料多种体裁。<O:P> </O:P>

如写《我们的校园》,可以记叙和抒情,可以写成说明文,可以议论校园设置得好不好,还可以假想未来的校园。<O:P> </O:P>

2.启发相关联想,训练学生思维的变通性。<O:P> </O:P>

相关联想是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某一事物联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它是创新思维的重要形式。通过相关联想,能不断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从而训练学生思维的变通性。<O:P> </O:P>

指导学生写“雪”这一自然景观时,可启发学生展开正相关联想和反相关联想。正相关联想:由厚厚的积雪,联想到“瑞雪兆丰年”;由雪的洁白,联想到高风亮节的人。反相关联想:由特大的暴风雪,联想到它给人们带来的灾难;由雪经不起阳光的照射,联想到没有气节的人。<O:P> </O:P>

3.充分展示个性,训练思维的独特性。<O:P> </O:P>

创新思维必定是个性思维。在作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个性化思维,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换角度”思考,运用“批判的眼光”思考,让学生获得与众不同的思维方法。<O:P> </O:P>

从选材来看,换个角度想就是一个新路子。如写《我们的学校》,不仅可以写校园的景色美、好人好事层出不穷,还可以写教师住在简陋的宿舍里,而工作的热情却那么高,两者对比,歌颂教师的奉献精神。

    上一篇:构建“生活作文”体系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