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指导 | 写作技巧 | 小学写作指导 | 初中写作指导 | 高中写作指导 | 中考写作指导 | 高考写作指导 | 教师谈作文 | 家长谈作文

《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探究

2013-06-19 01:04
导读:教师谈作文范文,《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探究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作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不错:2005-6-21 字数:4670收藏此页到都市网摘  牐牎蹲酆鲜导活动》作为全新的课
2005-6-21 字数:4670收藏此页到都市网摘  牐牎蹲酆鲜导活动》作为全新的课程形态,由于国家没有编教材,也没有发课程标准,只有指导纲要,这就决定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只能由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哲学,利用当地的社区资源进行自主开发,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从这个意义上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也就是校本课程开发。但这并不意味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等同于校本课程。(见下图)牐牎蹲酆鲜导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是课程论的不同范畴:前者是课程结构中的一种课程形态,它与学科课程并列,都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后者是课程三级管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中的一级,即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也可以说,校本课程既可以表现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形态,也可以表现为学科课程形态。    本文仅就《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资源开发进行探究。        一、要有明晰的教育哲学    任何课程资源的开发都是与"培养什么样人,怎样培养人"这样的教育哲学问题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在探讨《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时候,也不能不首先思考以至明晰我们学校的教育哲学。即回答"培养什么样人,怎样培养人"这样一个根本的问题。    几年来,我们在开发实践中,正是紧紧抓住这一根本问题,才保证了我们开发的正确走向。    我们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走向,包括选题取向: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他人的关系;学生与自己的关系;价值取向:提高动手能力;增强探究意识;激发创新思维;目标取向:关爱自然;关爱他人;关爱自己。    走向就是开发实践的指向。有了正确的指向,我们的开发实践才不会盲目。最近,我校开发了"童谣伴我成长"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全校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围绕"三爱"这个主题,写了近千首童谣,其中就有数百首,登在校园网上。开始,有的老师怀疑,童谣是不是综合实践活动?我们就此问题开展了校本研究,经过研讨,大家有了明确的认识,首先,我们的开展"童谣伴我成长"活动指向非常清晰,无论选题、价值、目标等取向都符合我们学校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向的。其次,"童谣伴我成长"活动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生成性的特征。我校陈榕老师在指导学生开展《争当节水小尖兵》综合实践活动中,就发现一些孩子用童谣表达"珍惜水资源"的主题,从而才生成了"童谣伴我成长"这个新主题,新目标。再次,为了学会写童谣,各班还开展了以"如何写童谣"为课题的探究性学习活动。这也证明"童谣伴我成长"活动就是道道地地的综合实践活动。    以"综合实践活动"为课程形态的校本课程开发实践,让我们意识到,一个学校有没有自己明晰的教育哲学至关重要。有了她,我们才能坚定地、自信地走进新课程、实施新课程、开发新课程。    二、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    要开发课程资源,当然要追问课程资源在那里?过去,我们老师只知道教材、教参,就是课程资源。课程资源被严重窄化。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由于新课程理念的引领,大大增强了我们教师的课程资源意识,大大开阔了课程开发的视野。        有个专家说,我们试图带给学生的和学生经验的一切都是课程。有个老师说的好,课程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问题是我们有没有敏锐的资源察觉眼光,有没有强烈的课程意识。    我校许秋芳老师在我校举办的校本化建设研讨会上曾就这一问题作了专题发言。她在这方面有了较系统的思考。她说:"老师是课程资源;学生是课程资源;生活是课程资源;环境是课程资源;信息海洋——互联网也是课程资源。总之,凡是有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的活动,所能开发与利用的物质的、精神的材料与素材、都是课程资源,如图书资料、音像资料、风俗习惯、文史掌故、名胜古迹、自然风光、与众不同的人和事(如独特的个性、卓越的创新、超长的表现)等等。"她讲的很具体,我这里就不具体展开了。可以说,许秋芳老师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在认真的反思中,课程资源意识已经有明显的觉醒。(发言稿见附件)    我们学校开发的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就是老师们靠着的强烈的课程资源意识得到的。信手拈来,校园里的"三棵榕树","两头石狮",校门对面的大庙山,流过校旁的白马河……都可以演绎出内涵丰富,让孩子说不完,道不尽的课程故事来。这里的关键是我们教师要有没有强烈的课程意识。有了强烈的课程意识,就能捕捉到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课程资源。牐犠苤,课程就在师生的生活世界里,需要具有强烈课程意识的师生携起手来共同去开发,去生成,去建构,只有这样,才能自主地开发出具有人本化、个性化、特色化的校本课程来。(见我校《生命的体验》案例集)。牐犎、要有较高的开发能力    课程资源窄化不仅让教师课程资源意识缺失,而且使教师课程资源开发能力严重萎缩。要帮助教师提高开发能力,急需在开发方法,途径,程序,技术等全方位进行校本培训。为此,我们学校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牐牐1)请专家到我校做讲座,派教师外出学习,接受专家的培训。牐牐2)发挥本校教师集体的智慧,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益,实现培训资源共享。教师间同伴互助,我们已经逐步形成了"情况通报——信息交流——行动研究" 固定流程。即每周例会首先由参与者汇报前一段实践情况(收获与问题);接着进行信息交流,把各自学习到的新文章,新观点在会上与大家共享;最后,围绕共性问题,对下一阶段的行动进行深入探究,发表各自见解,互相启发,达到集思广益。牐牐3)教师互相培训,本学期我们经常利用星期四的课后开展"课改实话实说",教研组活动,老师们把自己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过程收获和体会说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失败与教训让同志们共同帮助解决。 牐牐4)交谈、讨论:利用课余时间,围绕某个具体的问题畅所欲言,提出各自的意见和看法,在随意性的交谈讨论中,收获到教师个人单独学习所得不到的东西。牐牐5)与书报上有关课程研究专著的作者实现间接对话。我校每周都向教师介绍新近出版的书报上,最新研究成果,并组织教师集体或个人进行阅读。这就是与专家间接对话。"理论是我们最缺乏的。"老师们说:"不管是教学还是综合实践活动要避免盲目性,看来补上课程理论这一课迫在眉睫。"我们确实要向专家教育家提醒那样:"学会理性地思考教学问题,不要小看理性思维。"     (6)通过网络与专家自由对话。我们鼓励教师带着自己的问题,通过(Google)等搜索工具,查询问题的答案;我们还鼓励教师通过网络论坛(BBS)(QQ)等与专家自由讨论。牐牐7)强调团队精神,群策群力:有问题一起讨论;有任务共同承担。如,外出带学生一个教师忙不过来,就几个教师共同承担责任,完成任务。    我们通过以上形式多样的校本培训,只有一个明确的目的,那就是,从各方面提高我校教师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实际能力。牐犓摹⒁有灵活的开发策略牐犖颐窃诳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认识到,在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类与学科课程有着本质区别的新型课程,它既不是学科课程的补充和延伸,更不是学科课程的辅助和附庸,而是一类具有独特功能和价值的新型课程。可是要把这门课程真正修起来确实困难不少。面对诸多困难,我们的选择是迎难而上。我们的体会是,要解决这些困难,就要有灵活的开发策略。牐犚皇鞘奔湮侍猓菏奔湮侍饩褪侵缸酆鲜导活动课程的课时去那里挤?眼下,教育行政部门没有安排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时。我们向教务处要课时,教务处叫苦连天。怎么办?我们同时并用了"集零为整"与"化整为零"的两个策略。    所谓"集零为整",我们把原来仅在教室里上活动课等课时,集中起来,放在星期四下午,作为相对固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时。这就保证了在这段时间里,各班同学都能在教师的带领下,或在校内,或走出校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有时要开展较大型的综合实践活动,我们就对原有固定课时进行调整,即把几个星期四下午的时间合起来,以集中使用。    所谓"化整为零",即有些活动不需要固定的完整的时间,如,白马河水质取样,只要由家住河边的学生,在放学时顺路采集。    关于时间问题,我们学校还重视利用假期组织孩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我们认为,假期不是学习的中断,更不是学习的终止。假期应当是学习在新形式,新条件下的继续。特别是寒暑期这样长假,不仅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充裕的时间,而且还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搭建了广阔的舞台,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不可多得的好时机。我们学校去年寒假就以春节文化为主题,今年暑假又以"回报母爱"为主题,"十一""五一"黄金周都成了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间。实践已经证明,其效果是显著的。当然,这个作业的完成,我们借助了家长的力量。许多作业都是孩子与家长合作完成的。    二是空间问题:空间问题就是上哪儿去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才有内容?我们总不能只在校园内甚至教室里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吧!应当说,更丰富的课程资源在校外,在社区。前年,我们学校就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定了一个大题目:《闽江的百年故事,千年诉说》。我们的策略是由近及远,从小到大。即从校旁流过到白马河开始,再向闽江以至更远的大海延伸;从校门口的大庙山出发,再向城内的三山,以至更高的石鼓名山拓展。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对空间这个概念还有了新的看法。记得,我们开设的第一个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与地球对话》。并由六年段四个班分工就四个问题(略
    上一篇:创设情境实现合作探究新理念 下一篇:浅谈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