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散文 | 爱情散文 | 哲理散文 | 伤感散文 | 生活随笔 | 亲情友情散文 | 爱情小说 | 微型小说

一品

2013-05-21 01:09
导读:优秀散文范文,一品范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作文网海量范文供你参考:一品,在制了70年毛笔的王世才老人的“心理字典”里拥有两层意思:一品官

一品,在制了70年毛笔的王世才老人的“心理字典”里拥有两层意思:一品官,一等品。官居一品,除了皇帝,这官就是最大最大的了;一等品,一等的产品,乃是所有产品中最好最好的,不可能还有比它更好的东西。用“一品”给他精心制作的毛笔取名,在他个人认为,这当然是他制笔的最高理想,是他以为是最适当不过的事情,再在它前头加上自己的姓,叫作“王一品”,那他制作的毛笔也就成了自己最亲最的“亲生”——

1947年,28岁的王世才就在诸暨牌头镇老街挂出了“王一品笔店”的招牌,告别手把手教了他15年的吴广通先生(吴广通是金华有名制笔师周虎臣先生的高足),开始自立门户,制作毛笔。于是,“王一品”流行于诸暨的家家户户,流入了诸暨境外的一个个学堂和书房……

上个世纪70年代后期,一年一个秋日的午后,王世才笔店来了一瘦一胖两位“不速之客”。“客人”在门口“王一品笔店”的招牌前,左看右看,看了半天,方才踱进店去。

“你也制造‘王一品’?”瘦客人,拿起摊位上的一支笔杆上刻着“王一品”的毛笔,眼睛盯着笔摊,操着外地口音,很有些不大客气地问。

“是啊,我做的就是‘王一品’!”正在一旁制笔的王世才师傅连忙站起身来,和和气气地回答他,手中仍继续制他的毛笔。

“你知道‘湖州王一品’吗?”胖客人走了,面对王世才。

“知道呀!不过,在我家门口挂‘王一品笔店’的招牌时,我还根本不知道有个‘湖州王一品’。”王师傅指着门外,如实相告。

“你是什么时候挂的‘王一品’?”瘦子问。

“解放前,1947年——”

“‘湖州王一品’才是真种‘王一品’,你知道你这是假冒吗!”瘦子说。

“假冒?……”王师傅一楞,“怎么我的‘王一品’是假冒?不可能……”王师傅随手抓过一把笔,送到那瘦子面前,“师傅,‘湖州王一品’我也见过,也拿来比较过。你再比一比,我的‘王一品’哪一点比不上‘湖州’的?是我的‘王一品’质量差?还是我的‘王一品’价钱高?”

“……”瘦、胖两客将一把笔一支支细细看过去,哑了。王师傅见他们没戏了,一副可怜相,却进里屋泡来两杯茶端过去,他们也没敢喝,无脸再待下去,就怏怏地起身告辞了。

要说王师傅的“王一品”,前国家科学院院长郭沫若使用后就大加赞叹过、知名书法家沈定庵用后亲自上门来定制过、乌鲁木齐书协主席申西岚更是写得爱不释手一再来信来钱索要“王一品”……

那位当年当过轻工业部部长的诸暨老乡钱之光,在时,用的就是王世才的“王一品”,后来去北京当上了部长,心里还一直惦着“王一品”。有一次,钱部长回乡办事,于百忙中挤专程拜访了一趟“王一品笔店”,挑选了十来支“王一品”。带回北京之后,钱部长作为“家乡特产”,送了2支“王一品”给郭老(沫若)。郭老用过毛笔,随即给诸暨“王一品”写了一封信:“王师傅,您的笔,表面看去虽不漂亮,但是很好写,很实用!”沈定庵先生也在来信中说:“……王师傅,您拥有高超的制笔手艺,而独善其身,太可惜了,赶快找几名有志于学的来学习,将您高超的技艺,传之后人……”

数十年来,王世才师傅制作的“王一品”,在乡里最负盛名,广为士林所爱,除了源源不断免检销给杭州邵芝岩笔庄之外,还提供给远近书画家们挥洒,并且经常被作为珍品赠送给日本、韩国及台湾友人。

王师傅十分欣喜地告诉我们,1948年,有一位部队当大官的(师长),慕名赶去牌头特地向他订制10000支“王一品”,要发给战士练字学习。王师傅接受了任务,日苦干了一个多月,再将店里的所有存笔一并凑起,才凑足8000支……解放后,人民政府专门给他颁发了锦旗,赞扬他的制的毛笔同样受部队战士所喜爱。

88岁的王师傅,手中一边制笔,嘴里一边向我们介绍:毛笔,是中国人独创的书画工具之一,与纸、墨、砚一样,具有中国传统的特征。然而,“墨陈如宝,笔陈如草。”笔是一种以实用为主的消费品,基本上是属于随时生产,随时消耗,最不易流传。它一方面是在使用过程中,笔毫磨损秃翘;另一方面,即便是一支未曾使用的新笔,因为笔毫不用,容易虫蛀,欲长久保存也非常困难。

他说,我国制笔历史久远。古籍中有“蒙恬造笔”的记载,事实上早在蒙恬之前,笔的制作、使用已经相当普遍。目前考古发现,最早的实物,是湖南长沙左家公山战国15号楚墓中出土的以兔毫制成的毛笔。早期的笔,也仅是一支小木杆上扎一撮兽毛罢了。相传秦将蒙恬创造了第一批笔,也就是得到改进,比前更为先进的笔。到了汉代,制笔才比较考究起来,出现了路卮那样的制笔“高手”,笔成为供观赏的艺术品。晋代安徽宣城用兔毛制出的紫毫笔,以笔锋坚挺耐用而称于世,称为“宣笔”,到唐代声誉日隆,白居易曾作《紫毫诗》描述宣笔制作之精、身价之高:“紫毫笔,尖如锥兮利如刀,石上有老兔,吃竹饮泉生紫毫,宣州之人采为笔,千万毫中拣一毫……每年宣城进贡时,紫毫之价如金贵。”直至元代后,以湖州为中心的制笔业日益兴隆,并出现了冯应科、张进中、陆文宝、施文用(施阿牛)等制笔能手,所制御用之笔,深得朝庭赞赏,“湖笔”由此名声大振;此外又有湖南长沙制造的“湘笔”,自成一大流派,行销南方地区。说起毛笔来,王世才师傅可谓博古通今,滔滔不绝。他说,他的那点 “毛笔经”、“毛笔史”都是他师傅传授的,但是在他开办起“王一品笔店”后,也从来没有终止过学习,都是一点一滴慢慢积累的。

王师傅说,制笔所用毛料,甚为广泛,羊毛、黄鼠狼毛、山兔毛、石獾毛、紫貂毛、香狸毛、猪鬃、鼠须、鸡毛等兽毛禽羽和胎发等都是曾用来制笔。其中羊毛、山兔毛、黄鼠狼毛是现代制笔的主要原料。制成的笔,按性能分软毫、硬毫、兼毫三类。软毫,也叫柔毫,以羊毛为原料,硬毫,亦即狼毫、紫毫,以黄鼠狼毛为主要原料,而兼毫,则以几种毛调配而成。按笔锋的长短又分为长锋、短锋、中锋,各有所用,他都制作,经他双手制出的毛笔,迄今为止,恐怕已经超过100万支了。

他说,毛笔形体虽小,但每一支笔都必须经过选料、浸皮、发酵、采毛、水盆、分毫、熟毫、胶头、装管、剔修、刻管等数十道工序。制笔首在选料,要求严格,以狼毫为例,其标准以季捕获的北方黄鼠狼尾为最佳,它粗细均匀,锋嫩毛长,弹性适中……取得各种兽皮之后,还要经过浸泡、发酵;水盆工要在水盆中“千万毫中拣一毫”,淘选出中意的毛料;然后经分类,配成毫片并泡制成熟毫;再将熟好的毫片,扎成笔头,如笋尖式、细腰葫芦式、玉兰蕊式等;接着是装置笔管、剔除有碍于书写的杂毫,从而使他制成的笔真正符合“四德”的标准:尖,锋颖尖利而不开叉,有尖不秃;齐,锋毛齐整,顶锋饱满浑厚;圆,丰硬圆润,运转如意,得心应手;健,健劲耐用,因而不散,富有弹性。“四德”俱备,才能在笔管上刻下“王一品”三个字!

王世才师傅制笔,把主要精力花在笔头上,一门心思把笔头做成“一品”。至于笔杆,他似乎着力不多。他认为笔杆只要直,只要粗细适宜,只要写着顺手,不一定要选什么玉、石、牙、骨、金银、珐琅、玳瑁、水晶、玻璃……他说,“选这些贵重东西做什么?笔头不好,你光揑一根笔杆,写得出好字,画得出好画吗?更何况,这笔毛乃是动物纤维,难以长久保存,你看到过一支年代久远笔头完好的古笔没有?!哈哈。”

的确,这个王世才老人,笔如其人,人如其笔,制笔是“一品”的笔,做人也完全是个“一品”的人:你看,他勤劳、善良、朴实、憨厚、正直、真诚,今年都88岁了,做笔也不戴眼镜,说话一套一套思路清晰中气十足,走路腿下生风,一不留神,我们下楼了,他竟送到了我们前面,拉着我们的手,笑声震耳……

    上一篇:【原创】幸福生活要珍惜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