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指导 | 写作技巧 | 小学写作指导 | 初中写作指导 | 高中写作指导 | 中考写作指导 | 高考写作指导 | 教师谈作文 | 家长谈作文

结论与过程统一

2013-05-29 01:05
导读:教师谈作文范文,结论与过程统一应该怎么写,有什么格式要求,科教作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是一个很好的范例:2005-4-20 字数:1591收藏此页到都市网摘  随着理论探讨的深入和教育实践的
2005-4-20 字数:1591收藏此页到都市网摘  随着理论探讨的深入和教育实践的推进,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我们认为,要真正实施素质教育,课堂教学就要由知识本位向发展本位转移,教学目标就要真正体现知识、能力、态度的有机整合。其核心是课堂教育要强调结论与过程的统一,在师生互动中启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慧,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对旧理念的突破 “重结果轻过程”是传统课堂教学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也是一个十分明显的教学弊端。所谓重结果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的结论、教学的结果,忽略知识的来龙去脉,有意无意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而让学生去重点背诵“标准答案”。所谓重过程就是教师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能力。所以重视过程的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揭示知识的发生过程,展示知识的思维过程,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在教学过程中得到训练,这样既增长知识,又增长才干。 《教与学整体设计》各分册都严格按照“课时”编写,并且要求每课时必须凸现“教与学师生互动”这个栏目,在这个栏目中,强调拓展教材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展现教材知识的全貌;强调不能停留在教材提供的现有概念、判断、结论上;强调要用教师的思维火花,去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并且能在师生互动这个平台上,进行激烈的思维碰撞,以便擦出新的思维火花。 认识的两次飞跃 《教与学整体设计》丛书的编写人员本着这样一种理念,即相信学生的学习必须要经历“感知(具体)——概括(抽象)——应用(实际)”这样一个认识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认识有两次飞跃。第一次飞跃是“感知→概括”,也就是学生认识活动要在具体感知的基础上,通过抽象概括,从而得出知识的结论。第二次飞跃是“概括→应用”,这是把掌握的知识结论应用于实际的过程。显然,学生只有在学习过程中真正实现了这两次飞跃,教学目标才能实现。 《教与学整体设计》丛书各分册主编在演绎教材内容时,充分关注学生思维的展开过程,设置了“提示”、“思考”、“讨论”、“注意”、“拓展”、“练习”、“总结”、“实验”、“演示”、“解释”、“讲述”等小栏目,好像把知识展开的全过程放在了一个全透明的玻璃容器中,由学生细细地去品味。 诚然,课堂是教师传授知识的最有效的地方,但课堂也有明显的局限性。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且不能解决学生的所有问题。因此,在教与学方案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课堂的局限性,要确立整体设计的观念。《教与学整体设计》丛书在课前把教学目标进行分解细化,对教材重点、难点进行梳理,课后配有课堂跟踪反馈,有针对性地巩固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同时,每单元设置“复习与验收”、“重点知识反刍梳理”、“综合·应用·创新例题选讲”、“能力测试平台”、“课后拓展阅读”、“研究性学习课题”等栏目,有效地弥补了课堂教学的局限,关注了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 值得商榷的一个问题 过程是不可忽略的,过程与结果同样重要。没有过程的结果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通过我们的教学实践,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压缩或省略学生的思维过程,直接让他们得出结论或识记前人提供的答案,这种做法是舍本求末,对学生的学习十分有害。 值得一提的是,有的教学专家对教学中拓展学生思维,强调教学过程是结论与过程统一的做法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认为这样一种教学范式,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且不能突出教学重点,甚至会模糊教学重点,模糊课堂教学背景。我们认为这一观点有待商榷,最起码的问题是:现有的所谓的教学重点、教学目标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传统教学的一个最为突出的表现,是传统教学模式最有力的载体,不动摇这一载体,构建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目标将成为一句空话。在这一点上《教与学整体设计》丛书编写人员作了一次有益的尝试。 
    上一篇:女大学生恋爱心理特点及对策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