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素材专辑(226)
2013-04-24 01:07
导读:写作素材范文,写作素材专辑(226)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作文网展示的这篇文章是很好的参考: 1、诺贝尔奖的秘密 仪式隆重 每年的
1、诺贝尔奖的秘密
仪式隆重
每年的12月10日15时,天刚刚擦黑,获奖人员都在斯德哥尔摩大饭店集中。他们的目的地是斯德哥尔摩市中心的
音乐厅,他们将进入一个布满了鲜花的房间,这些鲜花都是由意大利圣雷莫市政府提供的,诺贝尔奖的设立者阿尔弗雷德·诺贝尔1896年就是在这个城市去世的。16时30分,乐队开始奏乐。全体起立。王室成员驾临。之后便是讲话、颁发获奖证书及金质奖章。
此后,人们便移师市政厅,“在隆重而活泼的气氛下”,开始了庆祝活动。1991年诺贝尔
物理学奖得主皮埃尔—吉勒·德热纳回忆道:“我们乘坐华丽的四轮马车,能清楚地听到马蹄声。到了院子里,孩子们举着火把列队欢迎。我们有一种置身于19世纪的感觉。”接下来,便是宴会。这一切也有一套严格的程序,19时整准时打开香槟,65张桌子围绕着国王的主桌按“麦穗形”排开,蜡烛将是大厅内唯一的照明光源。至于宴席的菜单,每年自然少不了这几样菜肴:头道菜是海鲜,主菜是驯鹿肉,甜点是冰淇淋。1350位嘉宾都将使用镀金的银餐具。晚餐结束后,客人们将应邀进入一个大厅,在这里所有获奖者等待国王的逐一召见,每位获奖者将有幸与国王交谈5分钟。像瑞典的所有宴会一样,活动将在23时之前全部结束。
奖金丰厚
然而,豪华与铺张并不是诺贝尔奖享誉全球的唯一原因。从一开始起,诺贝尔奖的高额奖金就令人羡慕不已。
诺贝尔是一个极为富有的人。作为炸药的发明人,他拥有百余家工厂,并在世界各地拥有355项发明专利。他一生未娶,也未留下任何子女,对家人的信任也很有限。他是这样分配财产的:200万瑞典克朗给了兄弟们,而给基金会留下了3100万克朗,相当于如今的大约1.6亿欧元!
(科教范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这些钱被瑞典的管理人精心投放到巴黎和纽约的股市上,从而使得每年的获奖者们都能得到一笔丰厚的奖金。在2003年,每位获奖者可得到约140万欧元。
评选秘密
除了奖金外,诺贝尔奖的评选方式也是其长盛不衰的原因。其中的秘诀也十分简单:那就是一切都是秘密。诺贝尔医学奖委员会50名委员的名单?保密!帮助该委员会进行前期调查的15人委员会的名单,保密!米凯尔·索尔曼说:“保密是诺贝尔奖的基石之一。这一点被写进了遗嘱。”此举为了避免来自各方的压力,这种压力历来都存在,如今也不会消失。对于类似“究竟有多少人获得了提名”之类的问题,人们也不会得到答案。评选委员会一位名叫汉斯·约恩瓦尔的秘书反问道:“知道答案真的有那么重要吗?”目前人们所知道的是,评选委员会每年向数千人发出邀请,让他们提供候选人名单。这些提名人或是前诺贝尔奖得主,或是收到“特别邀请”的人,或是隶属于知名的大学或研究机构,这些人的名单自然也是保密的。
皮埃尔—吉勒·德热纳说:“瑞典人在搞大型活动方面很有一套。但他们保守秘密的能力也十分令人敬佩。我在获得诺贝尔奖之前碰巧正在斯德哥尔摩,我在那里跟一些科学家有过长时间的接触,事后才知道其中有些人就是委员会成员,但他们没有向我透露过半点信息。”
确定候选人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需要相当丰富的经验。评选委员会要用8个月的时间来研究候选人的材料,检查其工作成果的有效性,确认这些工作成果的确出自候选人之手。他们甚至还会就候选人的人品,在其周围人群或最密切的合作伙伴中展开秘密调查。这些调查工作所需的预算费用每年高达350万欧元,是基金会第二大开支项目,仅次于发给获奖者的奖金。之后,还要开展“一系列的选拔程序”。到最后讨论时将只留下“几个名字”,而且这种讨论只进行半天。对于这一讨论,人们也是知之不多。投票方式(一轮投票制、写在一张可折叠的小纸片上)被视为机密。评选委员会的内部磋商程序也不得而知。只有一点是清楚的:在得票完全相同的情况下,将用抛硬币的方式来决定。米凯尔·索尔曼说:“幸好这种情况迄今还没有出现过。”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2、怕老婆的胡适
无情成眷属
在中国学术史上,有两位大家深以"惧内"而闻名:一个是周作人,另一个就应该是胡适了,可怜的胡博士在在悍妻的淫威之下,不情愿地与这个小脚太太走完了一生.
胡适13岁时,由母亲做主,与旌德县江村江世贤之女江冬秀订婚,而后的14载,两人未曾见过面。1917年12月,胡适回故里完婚,无情人终成眷属。
胡江二人的婚姻出于偶然。小时候,胡适随母亲到姑婆家看民间的社戏,适逢江母也来了,江母看到小胡适眉清目秀,聪敏伶俐,就有意招他为女婿。但胡母未曾答应,她考虑到江冬秀比胡适大一岁,不合时俗;而且,江冬秀属虎,据民间说法,属虎的女人将是母老虎。但江母并不考虑这些,一意要招胡适为婿,江母托胡适的本家叔叔为媒,这位媒人说动了胡母,于是就合一下八字试试。不料,八字正相合,一来二去,胡适与江冬秀的婚姻就定下来了,也未征得胡适的同意。那时胡适太小,等他到了明白“结婚”这两个字含义的年龄,已经是木已成舟了。
新婚有点甜
新婚燕尔,小夫妻的感情还是不错的。每逢佳节,江冬秀都要按照家乡的风俗来过节日,元宵节,端阳节,
中秋节,她都要做徽州菜,在这些节日,找些朋友欢聚一次,吃些家乡菜,真是一件欢乐的事情。欢聚之时,胡适是最高兴不过的,还经常讲一个怕老婆的玩笑,他说:“太太年轻时是活菩萨,怎好不怕;中年时是九子魔母,怎能不怕;老了是母夜叉,怎敢不怕!”说完后,自己都哈哈大笑起来。胡适开玩笑时决不会想到,这些玩笑日后竟会一一应验。
江冬秀平时在家里喜欢打扑克,做安徽菜,请客,爱热闹,家里常常高朋满座。胡适的朋友石原皋30岁的时候,家眷还在故乡,单身在外,江冬秀就热情地要为他过生日,在胡适的家里请了两桌客,江冬秀亲自下厨。大菜里有一个徽州著名的“一品锅”:这是一只大铁锅,口径差不多有二尺,热腾腾的端了上桌,里面还在滚沸,一层鸡,一层鸭,一层肉,点缀着一些蛋皮饺,紧底下是萝卜白菜。胡先生详细介绍这一品锅,告诉客人这是徽州人家待客的上品,大家吃得兴高采烈,不亦乐乎。这一天,初得贤妻的胡适在朋友面前特别有面子。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日久妻越悍
出乎胡适之预料,江冬秀并不像一般的乡村女子那样羞怯、胆小,这样一个琐碎的女人却有一种男子的气概。她颇果断,而且具有一种泼辣的办事能力。到北京后,梁实秋要和他好脾气的太太离婚,江冬秀看不过去,就帮助梁妻,闹到法庭打官司的地步,江冬秀也不害怕,亲自到庭为梁妻辩护,终于使梁实秋败诉,这事在当时轰动了整个京都,江冬秀的胆大由此可见一斑。
开始,小两口的日子过得还是很红火的,但是渐渐的,胡适就感觉到以前自由自在的生活离自己越来越远,而束缚却越来越多。比如饮酒,人们都知道胡先生虽然酒量不大,但很喜欢喝酒。有一次他的朋友结婚,请他证婚(这是他最喜欢做的事),筵席只预备了两桌,礼毕入席,每桌备酒一壶,不到一巡而告罄。胡先生大呼添酒,侍者表示为难,主人连忙解释,说新娘是节酒会的会员。胡先生从怀里掏出现洋一元交付侍者,说:“不干新郎新娘的事,我们几个朋友今天真高兴,要再喝几杯。赶快拿酒来。”主人无可奈何,只好添酒。但胡适结婚以后,一有好友设宴相待,有酒,胡先生就赶紧从口袋里摸出一只大金指环给大家传看,上面刻着“戒酒”二字,这就是胡太太送给他的。反差之中,可以看出胡适生活的变化。
时人曾盛传江冬秀泼辣如母老虎,徐志摩就曾写诗说胡适于江氏之外,不敢造次。为一点小事,江氏就吵闹不休。尤其胡适是一代学术领袖,经常有崇拜他的知识女性登门拜访,却惹得江氏醋意大发,采用“非常手段”来整治“负心汉”。这就产生了两个后果,一是胡适怕老婆的传闻不胫而走,传为笑谈;二是胡适在家中的地位急转直下。胡适有一张全家福照片很说明问题:江冬秀端坐于太师椅上,颇有“一家之主”的风范,而胡适和儿子则规规矩矩地垂手站在后边,胡适的目光中还透出几分惶恐,让人忍俊不禁。这张照片,可算是这个家庭权力配置最生动的写照了。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胡适为人谦和,最不愿的事就是与人吵架,尤其是与自己的妻子,他宁愿一个人吞下这颗苦果。在郁闷的时候,胡适经常出外到广和居借酒浇愁,或者到陶然亭和什刹海散心。胡适漫步于其间,逼迫自己逐渐从痛苦中解脱出来。
乱棒打鸳鸯
胡适打心眼里痛恨这个婚姻,但是他不敢下定决心,他总是在学界领袖的地位与生活的自由之间衡量。应该说胡适的悲剧,不仅仅在于江氏的凶悍,更是因为胡适自己的懦弱。大概在上演了一出家庭暴力之后,忍无可忍的胡适赌气之下来到杭州疗养,就是在那里,他结识了一生中最为真爱而又无法与之携手的女人,曹诚英。
那段时间,胡适自谓第一次尝到了爱情的幸福滋味,徐志摩说“适之是转老还童了”。
1924年,胡适和曹诚英的关系日趋明朗,在沪杭求学及谋生的亲友大都知道这事。胡适在这年春天,开始向江冬秀提出离婚,江冬秀不听则已,一听勃然大怒,她从厨房中拿把菜刀,说:“离婚可以,我先把两个孩子杀掉,我同你生的孩子不要了。”当时吓得胡适面如土色。江冬秀也是不忌丑事外扬的人。一次,石原皋在场,江冬秀说起此事,想及自己十多年的等待,忍受种种流言蜚语,真是越想越气,越说越怒,随手抓了把裁纸刀要向胡适掷去,多亏石原皋劝住,才未酿成家庭血案。
胡适的悲剧在于,在爱情面前,不敢坚定地选择自己所爱的人。在胡适的人生中,更重要的不是爱情,而是事业,是自己国学大师的形象,所以,当爱情受阻时,他是很难有不顾一切的牺牲精神的,胡适此时所想的,不是像浪漫诗人一样为爱情而牺牲,而是如何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要传出去让别人
笑话。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胡适大名重宇宙,小脚太太亦随之,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家有悍妻,胡适又能如何呢?他只好让曹诚英赴美
留学,此事才告终。“一枝浓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就此事,胡适留下了不少情诗,其中一首无题诗可见胡适“胆小君子”的本色:
隐处西楼已半春,
绸缪未许有情人。
非关木石无思意,
为恐东厢泼醋瓶。
受此打击后,曹诚英发愤读书,从美国留学归来后,在
复旦大学等高校任教。后来她在四川结识了曾某,两人情投意合,决定结婚。但一个偶然的机会,曾某的亲戚与江冬秀相遇,谈及曹诚英,江冬秀仍然醋意未消,就将曹诚英的往事和盘托出,又添油加醋地描述了一番。曾某得悉,在结婚前夕突然变卦,取消婚约。曹诚英再次遭受重大打击,竟想要出家,遁入空门,幸亏被人劝阻才未成行,从此曹诚英终身未嫁,忧闷而终。江冬秀之心胸和妒意,由此可见一斑。想想胡适几十年来所受之煎熬,不由得令人汗如雨下。
自嘲解求脱
离婚不成的胡适陷入了苦闷,不得已,用佛教禅宗来解脱自己。有一次他在
北京大学讲学时讲:“(比如)你看见一位非常漂亮年轻貌美的小姐,她的头发、眉毛、鼻子、眼睛……一举一动,无一处不吸引着你的注意力,让你神魂飘荡,真像张生见了崔莺莺,如醉如痴。可是,有了禅宗修养的人,他竟丝毫不为所动。是什么秘诀呢?其中一种,叫做‘不净观’。就是他身不净、自身不净。比如说:那位漂亮小姐,从现在看,的确很美丽动人;但从她的过去和将来看,就会让你心灰意冷,不再‘贪心’去爱她了……就说她的将来吧,20、30,还很漂亮,到了40、50,身体发胖,不那么窈窕了。60、70,满脸皱纹,头发变黄变白,走路蹒跚,穿不了高跟鞋,成了名副其实的老太婆。然后,80、90,可能不到那时已经死了,渐渐尸首腐烂,蛆虫满身钻动,最后只剩下一架枯骨,一切都完了。”
(科教范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一想到这里,纵然“如花美眷”,又有什么可爱呢?
时光如白驹过隙,匆匆流过,十几年后的胡适已经对这一切淡然处之了。他也不在意别人讥笑他“惧内”了。胡适甚至开始收集各国关于“怕老婆”的文学故事、笑话和漫画,然后得出了一个搞笑的“发现”:在全世界100多个国家里,只有德国、日本、苏联三个国家没有“怕老婆”的故事,所以凡是有怕老婆故事的国家,都是自由民主的国家;凡是没有这种故事的国家,都是独裁或集权的国家。胡博士这样用“科学实证”来为自己“惧内”辩解,真让人哭笑不得。(文中标题为编者所加)
3、陶行知三改其名
陶文濬,陶行知出生时,身为秀才的父亲为他起了个文绉绉的名字:陶文濬。濬是浚的古体,意为疏通和深挖,显然,父亲是希望他成为一个在文化上有所成就的人。
陶知行,陶行知1911年在金陵大学担任校刊《金陵光》的中文版主笔,发表了一系列探讨教育、探索救国之道的文章,署名为“知行”。因为当时,他热衷明代
哲学家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说,认为王阳明提出的“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的观念是改革中国传统教育的一剂良方,为了表示他对“知行合一”说的服膺,遂改名为陶知行。
陶行知,随着实践和认识的深化,陶行知逐渐发现了王阳明学说的内在痼疾,即脱离社会实际,疏远广大民众。于是,在1927年,他针锋相对地提出了“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观点,突出了实践的意义和作用,并将这一理念贯穿到当时他在晓庄学校、山海工学团的教育工作中去,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思索,在1934年,他发表了《行知行》一文,并署上了又一次改变的名字:陶行知。这不是“行”和“知”两个字的简单换位,而是表现了一种思想的飞跃。陶行知在文章中具体说明了这一过程:改名!我久有此意了。在二十三年前,我开始研究王学,信奉“知行合一”的道理,故取名知行。七年前,我提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正与阳明先生主张相反,那时即有顽皮学生为我改名,常称呼我为“行知吾师”,我很乐意接受。我对于二十三年天天写、天天看、天天听的名字,难免有些恋恋不舍,但为求名实相符,我是不得不改了。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于是,他再次改名为陶行知。“濬”这是陶行知自造的一个字,也是他三改其名的结果。从1936年开始,陶行知写备忘录,一直到1946年逝世,共写了55册。这是他从事教育工作、社会工作的珍贵记录。值得注意并饶有兴味的是,他在每册备忘录封面上均题上“备忘”三个大字。这个“濬”字,读如“干”音,是将“知”的左右两部重叠起来,放在“行”字的中间而组成的。它是为了表示陶行知对新的教育理论的一个形象概括:行——知——行。
一生求索,三改其名,从陶文濬——陶知行——陶行知——的演变过程,充分体现了陶行知对真理的不懈追求,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它就像一串闪光的脚印,镌刻在中国现代教育改革的道路上。
4、人生三境界
人生有三重境界,这三重境界可以形象地比喻为: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是我从一本哲理书上看到的一段话,细细品味,觉得可以这样来理解这段话。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这重境界是针对孩子说的,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什么事对他们来说都是新鲜的、陌生的,只有通过家人和老师来教育,他们才会认识事物。你告诉他这是什么,他便认识了什么,不会故意认错,以致说1是1,说2是2,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有一个小故事很能说明这点:一群大人在进行智力竞赛,主持人出了“6+9等于几”的题目,大家都想,智力竞赛题目决不会就字面那么简单,结果谁都不敢立即抢答,而是苦苦思索。突然,一个几岁的孩子说等于15,人们都向他投去异样的目光,直到主持人宣布他的答案正确时,人们才收回目光,并责怪自己的思想太复杂了,错过了抢答的机会。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这重境界是针对中年人说的,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阅历的增多,人们的思想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了,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时代,人们尔虞我诈,互不信任,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孩提时代相比,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不再轻易相信眼前的一切,而是用心用脑去认识这个世界。此时,人们看到的山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山,水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水了,以致出现了许许多多现代版的“指鹿为马”的故事。有些人站在这山,发现那山更高;沐在此水,又想到那水更净,欲壑难填,永远也没有满足的一天。有些人为名、为利、为美色绞尽脑汁,活得很累。其实,人生苦短,只要活得快乐便行,何必追求过高甚至不着边际的标准呢!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种境界是针对老年人说的。步入老年,从岗位上退了下来,许多人都能认真反省自己的大半生,忙忙碌碌,最后得到了什么?有些人实现了理想,却牺牲了健康;有些人积累了财富,却失去了诚信。
善于反省的人才会最终达到人生的第三重境界,认识到钱财这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钱财再多,也是免不了要回归自然的。因而千方百计发挥余热,为群众办好事实事,为公益事业添砖加瓦,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再建新功,达到这种思想境界的人,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了。
写到这里,我想到了一段处世箴言: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这就是真正的做人与处世了。
5、低头的智慧
美国著名的
政治家和科学家、《独立宣言》起草人之一的富兰克林,有一次到一位前辈家拜访,当他准备从小门进入时,因为小门的门框过于低矮,他的头被狠狠地撞了一下。出来迎接的前辈微笑着对富兰克林说:“很疼是吧?可是,这应该是你今天拜访我的最大收获。你要记住:要想平安无事地活在这人世间,你就必须时时记得低头。”
从此,富兰克林把“记得低头”作为毕生为人处世的座右铭。
虽然我们都是凡人,与富兰克林不能相提并论,但也应该时时刻刻学会低头,懂得低头,敢于低头。生命的重荷负载过多,就低一低头,卸去那份多余的沉重。面对自己的错误和不足,也要学会“低头”。只有学会低头,才能正视自己的错误。
民间有句非常贴切的谚语:“低头的是稻穗,昂头的是稗子”。越成熟越饱满的稻穗,头垂得越低。只有那些稗子,才会显摆招摇,始终把头抬得老高。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6、感悟平等
“平等待人”、“人人平等”这些都是社会生活中长期流行的一些口头语,激励人们学会豁达大度,笑对人生。这里有一则托尔斯泰置于普通人地位接受“茶钱”的趣事。
一次,托尔斯泰在长途跋涉中,到一个小火车站的三等车厢的候车室歇息,忽然听见有人招呼他:“老头儿!老头儿!”一位太太在车上探身车窗外喊他,“快去女洗手间把我的手提包拿来,我忘在那儿了……”托尔斯泰急忙赶到那里,幸好,手提包还在。“多谢你了!”那太太说,“给,这是给你的赏钱。”于是递给他一枚五个戈比的大铜钱。托尔斯泰不慌不忙地装进了口袋。“您知道您把钱给谁了吗?”一位同行的旅客问这位太太。他认出了这个风尘仆仆的赶路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战争与和平》的作者。“他就是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这位太太一听惊叫道:“天啊!我干的什么呀!列夫·尼古拉耶维奇,列夫·尼古拉耶维奇!看在上帝的份上,原谅我吧,请把那枚铜钱还给我吧!把它给您,真不好意思。”“您不用感到不安。”托尔斯泰回答说,“您没有做错什么,这五个戈比是我挣来的,所以我收下了。”火车开动了,托尔斯泰微笑着,目送着渐行渐远的火车把那位不安的太太带走了。
善哉,托翁!在等级森严的社会里,只有“老爷”才有资格把“赏钱”给下人,反之,就是大逆不道,对“老爷”就是莫大的侮辱。难怪这位太太要叫苦不迭,惶恐不安。而身为贵族,大文豪、大名人的托翁,却以普通人的身份自然地接受人家付给的一份酬劳(尽管他决不缺这五个戈比),没有半点矫情,没有一丝造作。在这里,托翁舍去的是外在的光环,显露的是一个率真朴实的可爱的“老头儿”本色。我想,在托翁的潜意识里,一个人,为他人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或者是收取他人付给的一份酬劳,天经地义,与名望,地位、钱财无关。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托尔斯泰不假思索地做出这样一种可爱的举动,潜藏于后的其实是一种最可贵也最为难得的平等心态!有了这样一种心态,身处高位才不会时时摆出一副施舍者的骄人姿态;有了这样的一种心态,地位卑微也决无一丝乞讨者的可怜面目。然而,这种平等心态,说是平等而实非平常,它是人生修养所达到的一种心静神安的大境界,是深邃的大海,容得下飓风狂澜的博大胸怀和淡薄名利的高尚情操。
“不平等”的人,干平等的事,必须拥有一颗平等之心。我们不是提倡尊严吗?其实,尊严的内核就是平等。
7、为鞋匠父亲而骄傲
第十六届美国总统亚伯拉罕·林肯出身于一个鞋匠家庭,而当时的美国社会非常看重门第。
林肯竞选总统前夕,在参议院演说时,遭到了一个参议员的羞辱。那位参议员说:“林肯先生,在你开始演讲之前,我希望你记住你是一个鞋匠的儿子。”
林肯不卑不亢地回答:“我非常感谢你使我想起我的父亲,他已经过世了,我一定会永远记住你的忠告,我知道我做总统无法像我父亲做鞋匠做得那么好。”参议院陷入一阵沉默里,林肯转头对那个傲慢的参议员说:“就我所知,我的父亲以前也为你的家人做过鞋子,如果你的鞋子不合脚,我可以帮你改正它。虽然我不是伟大的鞋匠,但我从小就跟随父亲学到了做鞋子的技术。”
然后,他又对所有的参议员说:“对参议院的任何人都一样,如果你们穿的那双鞋是我父亲做的,而它们需要修理或改善,我一定尽可能帮忙。但是有一件事是可以肯定的,我无法像他那么伟大,他的手艺是无人能比的。”
说到这里,林肯流下了眼泪,所有的嘲笑都化成了真诚的掌声。后来,林肯如愿以偿地当上了美国总统。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与林肯一样,裁缝出身的安德鲁·约翰逊也遭遇过类似的羞辱。
裁缝出身的人当中最伟大的,毫无疑问是曾是美国总统的约翰逊了。他是一个才华出众且具有超凡毅力的人。
约翰逊在华盛顿的就职仪式上发表演讲时,人群中突然有人高声喊:“他只是个裁缝匠出身的人!”
面对突如其来的嘲弄,约翰逊泰然自若、心平气和地说:“那位先生说我过去曾是个裁缝匠,这根本没有使我感到难堪。因为当我做裁缝匠的时候,我享有一个优秀裁缝匠的良好声誉,而且我特别胜任自己的工作。我总是对我的顾客热情周到,并取得了出色的业绩。”
话音刚落热烈的掌声驱散了恶意的嘲弄
8、分寸与命运
在科学上有一个关于分寸的定律叫黄金分割,德国科学家刻卜勒称之为神圣分割,就是最具有
美学价值的比例,也是人类的视觉感到最舒服的造型。其实在生活当中,黄金率几乎无处不在,旗帜的长宽,人体上下部的长短,窗子的大小,一天当中气温冷暖的比差,甚至阳光的强弱,都有一个科学的定理在发挥作用,这也就是人生的分寸。
做人做到恰如其分,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做事做到恰到好处,是人生的最大学问。
清末曾国藩组建湘军,先后攻克太平军占领的几个重要城市,最后攻克天京,曾国藩因此授一等爵。这时,曾国藩发现湘军已达30万人,是一支只听命于曾国藩的私人武装。曾国藩感到了大臣功高震主的问题,他开始自削兵权,从而解除了清廷的顾虑,使自己依然得到信任和重用。历史上,有不可尽数的立下绝世功勋的人都没能逃脱“狡兔死,走狗烹”的命运。曾国藩与他们的区别在于他及时地把握好了自己作为一个臣子的分寸。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看看我们所处的世界,因为有一个完美的尺度,才端庄和谐。看看我们周围的人们,失败的懊恼多因分寸的失调,成功的欢欣多因分寸的得当。把握好了人生的分寸,就等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
9、你生来就是冠军
为了给大学生进行性教育,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特意请来一名性病防治中心的专家给我们讲课。专家是个风趣的老先生,他摊开
演讲稿,然后拿出三幅图解挂在讲台前。一幅是男性生殖器图,一幅女性生殖器图,还有一幅是受精卵形成图。同学们顿时鸦雀无声,第一次直白地面对这些东西,每个人都十分严肃。
专家提了个问题作为演讲的开场白:“大家知道吗?你生来就是要做冠军的。今天主要讲第三个图解,这是我讲的重点,要知道你们来到人世间是多么的不容易。你知道吗,你是一个很特殊的人,为了生下你,许多战斗发生了,这些战斗又必须以成功告终。想想吧,成千上万甚至上亿的精子参加了那次战斗,然而其中只有一个赢得了胜利,就是构成你的那一个。这是为了达到一个目标而进行的大规模的战斗,这个目标就是结合一个宝贵的卵,你的生命最具决定性的战斗就是在这样的微型战场上进行的。
所以你能来到这个世界时,你就已经成了一名冠军。”台下的同学以热烈的掌声回应了专家。
专家接着讲道:“你们现在已经进入大学,也就相当于半只脚已经跨进社会的大门,以后你会遇到很多障碍和困难,但是你要记住你生来就是一名冠军,无论有什么障碍和困难挡在你成长的道路上,它们都不足你在成胎时所克服的障碍和困难的十分之一那么大……”
这不是讲课,这分明是一场激励人生的精彩演说。专家的演讲让我们懂得了人生的不易。我们在人生中,要用积极的心态去做不懈努力,因为你是一名冠军。因而,对于要成为成功者来说,任何逆境,都会同时产生一粒等量大的,能克服任何困难的种子。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10、善念成仙
有两个好听的传说,与八仙有关。我小时候,我奶奶讲的。
其一:汉钟离到人间传授法术,指导人们如何“点石成金”。人们蜂拥而来求艺,惟独吕洞宾问道:“点石成金之后,金子还会变回石头吗?”汉钟离答:“会,但那是3000年之后的事情了。”吕洞宾大惊失色:“如果有人3000年后本想靠着一块金子来度日,但金子却变回了石子,那岂不害了人家!这法术万万学不得!”
吕洞宾拒绝学“点石成金”的法术——他刚一拒绝,便成了仙。
其二:铁拐李骑着毛驴在人间闲逛,见到一个瞎眼婆婆向一位姑娘乞讨。姑娘端出一碗米饭,先一口口将米饭塞进自己嘴里咀嚼一番,再吐到另一个空碗里,最后才递到婆婆手上……铁拐李指责道:“你怎能这样呢,将自己吃过的米饭给老人家吃!”
姑娘道:“老奶奶的牙齿全部掉光了,我怕她被干硬的米饭噎着,只好帮她把米饭一口口嚼碎了……”———话音刚落,她便轻轻升上天空。她,就是何仙姑。
我奶奶说:“要成仙,就得时时刻刻在心里藏着一份善念。”我不想成仙,我也知道自己永远成不了仙。但我始终记住,也一直努力做到,无论何时何地,要心存善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