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素材 | 初中作文素材 | 高中作文素材 | 中考作文素材 | 高考作文素材 | 考试作文素材 | 优美语句素材 | 优美段落素材 | 名人故事素材 | 写作素材 | 名人名言
名言警句素材 | 历史典故素材 | 成语典故素材 | 时事论据素材 | 感恩作文素材 | 话题作文素材 | 自然风光素材 | 文化景观素材 | 名胜古迹素材 | 生活用品 | 交通工具
描写人物素材 | 描写活动素材 | 动物植物素材 | 描写气象素材 | 描写季节素材 |

写作素材专辑(225)

2013-04-23 18:10
导读:写作素材范文,写作素材专辑(225)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作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不错:   1、追慕前贤的苏轼   苏轼之号东坡,乃是追慕前代


   1、追慕前贤的苏轼
   苏轼之号东坡,乃是追慕前代大诗人白居易。
   白居易任忠州刺史时,特别喜爱在城东一土坡上栽种花树。他的《东坡种花》诗两首中有句:“持钱买花树,城东坡上栽”;“东坡春向暮,树木今何如?”又有《步东坡》诗云:“朝上东坡步,夕上东坡步。东坡何所爱?爱此新成树。”还有《别东坡花树》诗曰:“何处殷勤重回首?东坡桃李种新成。”
   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时,遭遇与心境正与当年的白居易相似,他十分怀念这位前代大诗人。他在《去杭州》诗中写道:“出处依稀似乐天,敢将衰朽较前贤。”诗前小序有言:“平生自觉出处老少粗似乐天。”另有《赠善相程杰》诗云:“我似乐天君记取,华颠赏遍洛阳春。”《送程懿叔》也有云:“我甚似乐天,但无素与蛮。”苏轼号“东坡”实在是景仰白居易。
  
   2、“文正”最美
   中国古代的大臣死后都有“谥”。谥号没有明文规定哪种最高,从《史记·谥法解》来看,“文正”最美,而且在各朝追谥大臣中有所证实。《谥法解》关于“文”、“正”这两个字的定义为:“经天纬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学勤好问曰文,慈惠爱民曰文,愍民惠礼曰文,赐民爵位曰文”,“内外宾服曰正”,这比“大虑行节曰孝”、“好廉自克曰节”、“内外思索曰思”、“胜敌志强曰庄”、“夙夜警戒曰敬”等似乎要高。
   唐朝著名的文臣中,死后被谥为“文”的很多:魏征谥为“文贞”,房玄龄谥为“文昭”,姚崇谥为“文献”,牛僧孺谥为“文贞”,狄仁杰谥为“文惠”。
   到了宋朝,开始“文”、“正”连起来用。宋朝四百年天下,大臣死后谥为“文正”的只有王旦、王曾、范仲淹、司马光等几人。某些大臣行为有些疵病的,朝廷即使谥之为“文正”,往往会遭到其他大臣的反对。大臣夏竦死后,朝廷谥之为“文正”,当即遭到大臣刘敞的反对:“世谓竦奸邪而谥为正,不可!”司马光也认为夏竦不可受此美谥。在众大臣的阻止下,夏竦被改谥为“文庄”。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宋代著名的清官包拯,死后被谥为“孝肃”,《宋史》上写得明明白白。但老百姓除了叫他“包公”、“包青天”外,又称他为“包文正”。因为老百姓不忘包拯的功德,要把最好的字眼安在他头上。
   元代,最高统治者模仿汉人加谥的办法以笼络臣下,特别是汉族大臣。良相廉希宪(汉族)、刘秉忠(汉族)、耶律楚材及大臣赵良弼(汉族)死后俱被谥为“文正”。
   清代,曾国藩为主子保住了江山,生前被封为一等毅勇侯(汉族臣子中只有他一人被封为侯),死后被追谥为“文正”。
  
   3、谈虎色变
   北宋理学家程颐认为,只有亲自参加实践或亲身体验过的人,才能获得真知。
   一次,他在给弟子讲学,当谈到关于知识的获得方式时,讲了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个农夫,曾经被老虎咬伤过。一天,他同几个乡亲坐在树下乘凉。忽然跑来一个人,说一只老虎吃人了。周围的人听后都感到十分吃惊。而那个被老虎咬伤过的农夫则特别惊慌,他吓得脸上的颜色都变了,比其他人害怕得多。
   程颐接着给弟子们说,老虎吃人这种事,虽然连小孩子都知道,然而他们并不真正知道老虎如何伤人及老虎伤人的可怕情况,他们没有这方面的真知。真正具有这方面知识的,只有那个农夫。
   “谈虎色变”就是出自程颐讲的这个故事,后来用它比喻一提到可怕的事情,精神就紧张起来。
  
   4、林则徐新疆兴垦
   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 年),林则徐因禁烟得罪英国而被遣戍新疆伊犁。在这里,这位民族英雄受到伊犁将军布彦泰高规格的礼遇,使林则徐备感慰藉,也保证了他继续以坦荡的胸怀,发挥自己的才干。
   在布彦泰将军奏请皇帝后,林则徐即开始勘办垦荒事宜。 中国大学排名
   在勘察了伊犁河后,林则徐决定开渠引进哈什河水。这项工程浩大,清廷又没有经费投入,林则徐就采取“捐资人员分段承修的办法”,与当地官员绅民共同捐资,并率先认修了首段工程,他还把在内地治河的经验运用于此。在经过4个月的施工后,240公里的水渠终告完成,沿途近10万亩的田地得到了滋润,伊犁从此焕发了生机。为纪念林则徐,人们将这条水渠称之为“林渠”。
   林则徐在伊犁修渠垦荒卓有成效,激起了清廷大规模开发南疆的兴趣,又派他承担到南疆去勘察荒地的任务。
   在随后的一年里,所到之处,不仅要清丈土地,勘察土质,查明有多少可供开垦的荒地,还要寻找水源,试筑水渠。林则徐对工程质量要求极为严格。
   值得一提的是,林则徐在新疆垦荒中,还推广了“坎儿井”这一令人赞叹的水利工程。“坎儿井”是一种由地面渠道、地下渠道和涝坝三部分组成的灌溉系统,它极好地解决了土质松散、地势较低、严重缺水地区的取水问题。林则徐虽不是“坎儿井”的发明者,但他提倡和推广“坎儿井”是有大功的。在林则徐的大力推动下,吐鲁番、鄯善、托克逊新挖“坎儿井”300多道,大量久荒的土地变成沃壤。林则徐还把“坎儿井”推广到南疆、东疆。为感念林则徐这一功绩,群众把“坎儿井”改称“林公井”,赞誉他是“吾乡之伟大人物哉!”并树碑让世代传颂。
   在林则徐勘地兴垦之后,原来荒无人烟的地方出现了新的绿洲和村落,新疆得到了极大的开发。
  
   5、为革命卖儿的省委书记
   高文华,1935年春,担任中共河北省委书记。当时,河北省委与中央失去了联系,在白色恐怖的笼罩下,河北党组织的斗争处于十分恶劣的环境之中。党的活动经费的异常紧张,成为省委最大的困难,极大地影响着党的工作的开展。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高文华的公开身份是买卖人。为了不暴露自己的身份,他宁愿饿着自己的孩子,也不准孩子们捕捉蝗虫充饥。他患有肺结核病,经常吐血,每天用盐水消除病菌。家里墙上挂着装门面的半斤猪肉也不能拿下来补养虚弱的身体,不然,谁还相信他是买卖人?然而,省吃俭用并没有改变省委经费紧张的局面。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他和他的爱人决定用自己的孩子换钱以渡难关。
   高文华有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那时,女孩子卖不了多少钱,他们就在儿子上打主意。早在1931年3月,高文华夫妇在上海时,为了便于工作,就把自己第一个儿子主动送给“育婴堂”。此时,抱着自己仅4个月的惟一的儿子,旧情新景交织在一起,无限的伤痛撞击着做父母的心怀。然而,考虑到若不尽快搞到经费,省委机关的同志连生活都难以维持,更不能开展工作,最后他们还是把自己的儿子卖给了唐山的一位妇女,换回了50块光洋。这50块光洋,整整维持了省委机关3个月的生活。直到1936年4月刘少奇主持北方局工作时,这种经费拮据的情况才得以缓解。
  
   6、一错荣升一错送命
   在黄埔军校一次毕业典礼上,蒋介石坐在主席台上,手捧军校同学录,一个一个地点名。当他念到一个叫“许光照”的名字时,台下无人应答。蒋介石觉得很奇怪。正在这时,台下一名学员举手报告。蒋介石点点头。这名学员从队列中跑步上前,立正站在主席台边:“报告校长,学生叫许光熙,不叫许光照,报告完毕。”说完,敬礼转身就跑步回到队列中去了。
   蒋介石下不了台,脸由白变红。半晌,他才镇静下来,假意重新审视同学录上毕业学生的名单。会场上一片死寂,蒋介石感到异常尴尬。这时,台下有个叫“络腮胡子”的丁少尉灵机一动,猛然站起:“报告校长,学生誊抄名单失误,实属过错,请求处分!”蒋介石一听,心中窃喜,鼻子里却“嗯———”了一声,便把那烫金的同学录重重地往桌上一拍,对台下大声宣布:“学校学员,国家栋梁,吾党精华。此等列入史册之要务岂容此谬误?来人,将他拿下送军法处严惩!”话音刚落,两名全副武装的侍从立即将“络腮胡子”押出会场,关到禁闭室。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堂堂军校校长在大庭广众之中,点名时竟然“照”“熙”不分,岂不是天大笑话,幸亏丁少尉替蒋介石挽回了面子,因此蒋很高兴。“络腮胡子”被关到晚上,蒋介石亲自用小轿车把他接出来。第二天,丁少尉荣升为上校师长,离开军校走马上任去了。
   丁少尉很走运,因为一个错字获得荣升;当然也有非常不走运的,仅仅因为一个错字就丢了性命。
   军阀张宗昌手下有个军需官,一次因小小的过失触怒了他。张便命人把这个军需官打30军棍。执刑人拖起这个军需官来到军营外“劈劈啪啪”一阵乱枪,把这个倒霉鬼打得浑身是窟窿。
   张宗昌听到枪响,赶忙问缘由。执刑人呈上张亲手下达的命令,上面赫然写着“打枪三十”。
  
   7、郑板桥怒撞太守船
   某日,郑板桥独自乘一小舟,泛湖消闲。这天春光融融,风和山碧,板桥心境甚好游兴正浓时,冷不防一艘大画舫直驶而来,画舫上凶神般的恶奴手持长篙,大声吆喝“让道”,众民船纷纷躲闪,躲之不及的便被长篙戳打,谁也不敢吱声。
   郑板桥感到纳闷,便问船家,船家道:“那是太守的画舫,太守在船上宴客,游湖取乐,谁敢挡道!”板桥一听此言,十分气愤,你一个朝廷命官怎能在此大呈淫威,寻欢作乐?一气之下,板桥想警告一下这位太守,于是心生一计,命舟主快划,直撞画舫船舷。这一撞可不得了,两个虎狼般的军汉跳上小舟,立即将板桥拿上画舫。板桥毫无惧色,见太守既不陪罪,更不施礼。太守问明缘由,怒不可遏,示意重责。不料板桥义正辞严地诘问道:“太守在此作威作福,寻欢作乐,可知今日国恤,该当忌讳?”太守闻言,大惊失色,立即下座叩礼道:“敢问先生高姓大名?”“郑板桥。”“久仰久仰!幸会幸会!请先生入座共饮。”板桥正色却之曰:“太守游湖辛苦,今吟一诗助兴。”说罢口诵一绝,末二句是“山川草木犹含泪/太守听歌浅画船。”读罢,下船而去。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太守回府后,惶惶不安。遂命一亲信家仆,携银三百两去板桥家。家仆传太守说:“我家老爷特派小人来向先生谢罪,并送上薄银,望先生笑纳。我家老爷还恳求先生死守此事,如张扬出去,怕于官声不好。”板桥未置可否,而所收白银,第二天便悉数散发给湖滨一带的穷苦船民。  
  
   8、使红军脱险的绝秘情报
   1934年9月下旬,蒋介石在庐山召开军事会议,部署第五次“围剿”红军的计划。会议结束的当晚,全套材料就落到了共产党人手里,并很快送到周恩来手中。中央军委马上采取反“围剿”的措施,实行战略转移,使10万红军及时脱离险境。
   国民党庐山军事会议,制订了一个名曰“铁桶计划”的战略方案,企图一举围歼中央苏区的红军。
   然而,会议结束的当天晚上,“铁桶计划”的全套材料,就落到了共产党员项与年的手上。
   我党如何能够如此之快地获取国民党的最高军事机密?事情得从一个叫莫雄的国民党行署专员兼保安司令说起。
   莫雄,广东莫德县人,早年毕业于广东陆军讲武堂。北伐战争结束后,已经升为师长的莫雄被蒋介石冷落,我党中央特科将他列为重点争取对象,常与他秘密接触,使他深受感染,要求加入中共。周恩来、李立三在得知这一情况后,指示李克农去做说服工作,劝他暂时不加入我党为宜,这样将对我党的事业有利,他接受了。
   1934年1月间,莫雄应国民党第二路军总指挥薛岳之邀,来到南昌做官。在一次宴会上碰到昔日友人杨永泰。时任南昌行营秘书长的杨永泰推荐他担任赣北第四行政区专署专员兼保安司令,被蒋介石批准。他上任后马上想到,这是一个让中共派人打进蒋介石营垒中的良机,随即赴上海找党组织商议。中央特科决定派项与年等十几个地下谍报人员,随莫雄去江西,多数被莫雄安排在专署和保安司令部任职。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庐山军事会议一结束,莫雄就带着这次会议上发的绝密材料匆匆下了山。回到专署保安司令部,莫雄毅然把“铁桶计划”的全套材料,交给了保安司令部谍报科参谋项与年。
   距蒋介石在庐山制定“铁桶计划”仅仅半个月,中央苏区的红军突然实行战略大转移,紧急集结在于都境内的红军主力8.6万多人,从10月16日至18日,分别在四处渡口渡过于都河,踏上了突围西去之路。
  
   9、状元不必第一名
   人们都知道,状元是殿试第一名,榜眼第二名,探花第三名。
   其时,古时称状元,不必是第一名。《随园诗话》载,唐朝郑谷登第后,有诗曰:“好是五更残酒醒,耳边闻唤状元声。”而当时,郑谷登榜是第八名,并非第一名。那时的新进士,都称状元。就是21世纪的今天,也有把考上大学称中状元的,也不是指第一名。
   不仅有状元不必是第一名的事,更有可怕的。《十国春秋》载:“刘定例,作状元者,必先受宫刑。”你看可怕不可怕?
   同时,古时候的探花,也不必是第三名。《天中记》载:唐时考进士考杏园初会,要选择两名年少英俊者为探花。游园时,如果让别人先折了名花,此二人要被罚。探花,是年少进士的一种职责,不必是第三名。只要是考中进士的年少英俊者,都有可能被委以探花职责。
   宋朝时候,还把第三名叫榜眼。《长编》中载:一个叫陈若拙的中了进士第三名,因为他相貌长得丑,被人们称作“瞎榜”。可见,那时的第三名,不一定就叫探花,探花不必是第三名。
  
   10、三块无字碑
   第一块无字碑在陕西,是武则天的。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在位期间,顺应历史潮流,不拘一格任用贤才,大刀阔斧进行改革,革除时弊,发展生产,完善科举,形成强有力的中央集权,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功绩昭昭,不容忽视。但她信佛教、建寺院、筑明堂、造天枢、铸九鼎,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任用酷吏,滥杀无辜;特别是晚年好大喜功,生活奢靡。她的历史功过,恰如她给自己立下的这块“无字碑”一样,只能由历史去作出评判。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第二块在南京,是南宋权臣、卖国贼秦桧的。秦桧对金朝奴颜婢膝,一味求和;对抗金将领横加陷害,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岳飞,干尽了毁我长城的坏事。人们对秦桧痛恨之极。秦桧写得一手好字,至今我们常用的美术字之一宋体字,就是主要从秦体中变化出来的,但人们不愿提秦桧,只把它叫做宋体字。秦姓后人更有“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的诗句。秦氏无字碑,当是无词可言其恶也。
   第三块碑也在南京,是孙中山先生的。孙中山先生一生为革命奋斗,先后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著名纲领,以及“民族、民权、民生”旧三民主义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新三民主义。他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建立了伟大的功勋。先生逝世后,讨论立碑时,原计划由汪精卫、胡汉民等人分别撰写铭文、墓志铭等,可花了两年时间也没写出来,大家都认为先生的思想功绩是文字所无法概括的,于是索性不写铭文,改用现在的形式。他的功绩,的确也不是短短的文字所能概括的。




    上一篇:写作素材专辑(222) 下一篇:写作素材专辑(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