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一年级作文 | 高中二年级作文 | 高中三年级作文 | 高中优秀作文 | 高考作文 | 高考零分作文 | 高考作文题目 | 高考作文赏析 | 高考作文指导 | 高中话题作文
高中议论文作文 | 高中说明文作文 | 高中应用文作文 | 高考满分作文 |

清华附中特级教师韩军:高考作文题三思

2013-05-05 18:02
导读:高考作文范文,清华附中特级教师韩军:高考作文题三思应该怎么写,有什么格式要求,科教作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每代高考作文出题人,都带着一种“宏大思维”说是“选择”,其实无可选
  每代高考作文出题人,都带着一种“宏大思维”说是“选择”,其实无可选择多年来,语文高考试题没有关涉“文化”本身

  高考年年让人关注,作文题更是街谈巷议。20世纪50年代至今,高考作文题共出了近百个(1977年30个题另加历年春季题),好文题有一些,像《假如记忆可以移植》(2000年)、《鸟的评说》(1995年)、《习惯》(1988年)、《雨后》(1962年)、《我的母亲》(1957年)。但也有一些文题不尽如人意。我深知拟一个好文题着实不易,所以站着说话不腰疼,放诞狂言。

  一、语文:自身价值何处寻?

  我总觉得,咱们的高考作文题,不像语文题,而更像政治题、伦理道德题。

  咱们的作文题,一直关注当年的重大事件,引导学生从重大事件出发思考重大意义,这是出题人的历史习惯,传统思维。回首50余载高考历史,不难看出这一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982年题)、“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1977年北京题)、“缩写:速度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1978年题)、“给越南人民的一封信”(1965年题)、“一位革命先辈的事迹鼓舞着我”(1961年题)、“大跃进中激动人心的一幕”(1958年题)。

  浏览这些题目,会发现,每代高考作文出题人,都带着一种“宏大思维”,都努力继承并倡导咱们先辈几百年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写作传统,情绪盎然地关注着当年的社会热点尤其政治热点。

  由此,就很容易理解,今年高考作文为什么会这样了。全国“心灵的选择”,实际扣合着去年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北京“规则”,实际扣合着“中国加入WTO”、“日韩世界杯”;上海“面向大海”,实际紧扣着上海在新世纪,全面对外开放、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形势。均沿袭同一种历史思路、命题思路。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命题者可能认为,高考作文,社会影响力大,关注者众多,理应出得“有思想意义”,理应关注重大意义和宏大事件,不能把题目出得太“小家子气”。

  引导学生关注热点,参与当下事件,思考重大意义,似乎理所当然。但,这恐怕不应是高考作文的主要功能、主要特征。语文本姓“语”,有其自身功用,作文本姓“文”,理应关注学生的文字、词采、情思、理趣,把此作为考查的核心与重点。何况,学生还有一门单独承担思想、道德、意义的“政治”课程。

  出一道作文题目,思路、方法多多。这种沿袭已久的“关注当下热点,思考思想意义,贬抑小我,高扬大我”的命题思路,毕竟只能是众多思路、方法中之一种。几年偶尔为之未尝不可。若几十年一以贯之,执意为之,就未免闭塞、单一甚至僵化了。

  试想,每年出题,命题者首先就想,今年的重大事件是什么?热点是什么?咱语文高考如何去配合?人们不禁要问,这,是出语文题,还是出政治道德题呢?是语文考试,还是道德考试?

  二、文题:心灵的自由真实在哪里?

  一个好的文题,应是一个“指路牌”,循牌走去,考生会找到一块“独特的精神天地”,那里宽宏自由,任自我个性之花,烂漫、自在地伸展,真切、坦荡、自然地开放。

  一个好的文题,还应是一段“引芯”,能把学生“冬眠状态”的“文思”,“唤醒”“引燃”,学子摊开试卷,一面对考题,就文思炸涌,从而爆出摇曳多姿、七彩斑斓的“精神虹云”。即,一道好的作文题,应特别有利于情思自由展现、精神真实伸展。

  但不少文题,却不允许这种自由存在,不是“天地”而是“缝隙”。“诚信”,考生只能正面阐发“诚信的积极作用”、“诚信的价值与可贵”等等,恐怕谁都难从另面立意,不敢反其意。它是人类公理、人类道德的底线。悖此绝无空间。“心灵的选择”,说是“选择”,其实无可选择。任哪位考生,都必须选择“舍自我、顾他人”。1998年“坚强———我追求的品格”,简直强人所难,主题涵在题目之中。命题者似乎在做这样的暗示:主题、思想、个人见地之类,考生你就不必考虑了,我早为你准备好了,你只管去“攒缀”文辞,演绎我的思想就行了。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历览多年几十个文题,大都“潜隐”着一个十分强大的“制约逻辑”,这个“制约逻辑”就是,必须把自我放在宏大叙事话语背景中,必须把“小我”消融到“众我”、“大我”中,必须抑“自我”扬“他者”。去年“诚信”如此,今年“心灵的选择”亦如此。“选择”前再加一个“心灵的”,这就无异一个“道德自审”、“心灵反省”的拷问!十几岁的孩子,如何承受?

  我教语文20余载,我深知咱们中国的孩子,说话时,写作时,从小就要“训练审题”。这是怎样的“审题”呢?就是“想方设法揣摩”、“冥思苦索琢磨”命题者想让你说什么,命题者、阅卷人喜欢听什么。比方,面对“心灵的选择”的拷问,考生就要琢磨,命题者想听“舍己为人”、“舍己为公”、“美妙而高亢”之言辞呢!莫管出于真心、假意,哪个考生,都必须如此写。必须(!)救人,这是惟一抉择;惟此抉择,才是高尚抉择!要死,俩人一块儿死,都死了,救人者才更光荣,更高尚。如果,只一人活着回来,那是耻辱、卑下,就要受天责了。

  其实,按生活和科学逻辑,细推命题者“虚构出”的“困境”,俩人都活下来,可能性微乎其微,皆被冻死才是必然。或者,俩人皆活是一种偶然,是一种出于浪漫幻想的、童话般的“虚拟”。若有考生,不会“审题”,逆意而为,说,出于对生命之珍爱,出于对救活可能性的怀疑,自己回来,这样成文,不知能得几分?

  三、文化、亲情、趣味、哲思:缘何成盲点?

  多年来,语文高考试题太多关涉政治意识、思想品德、道德伦理,还没有关涉“文化”本身,这是高考作文命题的一大盲点。地域文化、山川文化、建筑文化、戏剧文化等等莫不可以关涉。这是一个大空白点。我甚至认为,今后的高考作文题目,不要离政治意识、思想品德、道德伦理太近,不要过于趋附、趋奉当年社会热点、潮流。作为文明之邦,文化大国,让咱中国的高考作文题,多一点文化气息,多一点文化意味,我以为,理应是个方向吧!

  历览多年高考作文题,我感觉,我们一味关注“大”关注“宏”,往往轻视“小”而“微”;一味引导高亢、华丽,却往往轻视真实、质朴。譬如,“亲情”,又是几十年高考作文题的一大盲点。高考前在网上看到中国青年报李方先生自拟的高考文题:“亲爱的同学,假设现在是9月10日,你如愿考取了理想的高校,并且已经来校报到,上了一周左右的课。现在,请你给家人写一封信,谈谈你对这个学校的印象,谈谈上课的感受。另外,还有什么要对家人说的,也请你一并写出来。字数要求在一千字左右,书写工整。祝你成功!”

  此题关涉“亲情”。“首先是立足于鼓励考生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想。何况,家书易写,写好亦难。我相信,那些能够把一封家书写得声情并茂的学生,他们在其他方面的表达上应该也不会有问题。”

  在我们高考前4天,即7月3日,台湾也进行高考,看看他们的作文题:“我们身边有各种不同的‘镜子’。有人在时间的流转中,从‘它’照见了容颜的改变;有人在人生的戏局中,从‘它’观看出真正的自我;但也有人不愿或不能面对‘它’。试以‘对镜’为题,写一篇文章,文长不限。”

  此题关涉“个人人生”,是否有一点雍容、宽宏、自如与深沉?

  再看看,美国高考作文题:“人类总会犯错误,但他们也有伟大的时刻,其中之一,在我看来,就是_____。要求:将这个语句填写完整,内容可以是文学、历史、时事和你自己的经验中的例子。用这句话作为开头,完成一篇有条理的短文,解释你如此积极地看待某时刻的原因。”

  这样的题目,小巧中蕴涵质朴、亲和,简洁中蕴涵哲思。
    上一篇:北京高考优秀作文: 弥勒规则 下一篇:今年作文满分不多 字写工整可拿印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