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上册单元作文 | 小学三年级下册单元作文 | 小学四年级上册单元作文 | 小学四年级下册单元作文 | 初一上册单元作文 | 初二上册单元作文 | 初三上册单元作文
小学五年级上册单元作文 | 小学五年级下册单元作文 | 小学六年级上册单元作文 | 小学六年级下册单元作文 | 初一下册单元作文 | 初二下册单元作文 | 初三下册单元作文
高中第一册单元作文 | 高中第二册单元作文 | 高中第三册单元作文 | 高中第四册单元作文 | 高中第五册单元作文 | 高中第六册单元作文

人教版高中第五册一单元作文:鲁迅文化(2)

2013-04-15 18:04
导读:更多的研究成果侧重对鲁迅文化思想做整体考察。李新宇的《鲁迅:启蒙路上的艰难持守》和《1928:新文化危机中的鲁迅》认为,鲁迅在五四之后面

  更多的研究成果侧重对鲁迅文化思想做整体考察。李新宇的《鲁迅:启蒙路上的艰难持守》和《1928:新文化危机中的鲁迅》认为,鲁迅在五四之后面对的矛盾和介入的论争,每一次都与五四新文化和现代知识分子的启蒙立场面临的危机有关,“鲁迅的思想无论怎样发展变化,都始终守护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启蒙立场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现代知识分子话语。”赵树勤在《新文化精神的孤独的坚守者》中指出,对于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鲁迅都既不是前驱者和领导者,也并不太主动积极。”鲁迅积极追求的是实际的现实主义的科学精神。钱理群在《最后十年,鲁迅的锋芒所向》中认为,对“真的知识阶级”的认定和追求,以及“思想行动”与“实际的运动”的结合,构成了鲁迅“最后十年”的文化业绩,“1930年代,鲁迅更为关注的是对‘今之海’所代表的现代中国文化的批判性审视。”他又在《鲁迅与现代评论派的论战》中详细考察了鲁迅与陈源等现代评论派论战的情况,认为这场论战在中国现代思想史、文化史、文学史乃至中国知识分子精神史上都有重要意义。薛毅在《论鲁迅的文化论战》中对鲁迅与胡适、陈源、梁实秋、周作人、林语堂的论争进行了细致的论述,证实鲁迅一直是五四新文化精神的扞卫与持守战士。赵歌东的《启蒙与革命:鲁迅创作的现代化选择》指出,鲁迅创作选择了彻底的启蒙而反对循环式的为革命而革命,这种“创作的现代化选择表明:在现代化思想启蒙未完成状态下,中国社会自身内部的革命无助于推动中国现代变革过程。”王吉鹏等的《鲁迅留日时期思想转变价值论》认为,鲁迅对近代以来中国文化转型的前瞻性思考中表现出的独特的思维方式、精神操守和人格魅力以及对社会转型精神现象的剖析,对于当代处于同样情境下的知识分子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温儒敏的《鲁迅对文化转型的探求与焦虑》针对当前某些试图颠覆鲁迅的现象提出质疑,认为鲁迅对近代中国文化转型有独特的探求,也有不应忽视的焦虑,有时表现为传统批判中的偏激。黄健在《价值重构:取向与差异——论鲁迅与新儒家在现代价值观建构上的本质区别》中认为,鲁迅之所以遭受新儒家的指责,是因为新儒家们不能够理解鲁迅反叛传统、批判传统的思维逻辑,也无法充分地认识到鲁迅完成思想文化观念现代转换之后的思想特点。富强的《个人—现实—文化——鲁迅革命观的内在线索》认为,鲁迅从自我与个人的“立人”立场出发,发现了中国当时的现实与文化传统共同的“反个人”特征,于是鲁迅以此为着眼点,把对两者的批判融为一体。梁展的《自我观念与科学的本源》、《个人意志的发展与虚无主义的起源》、《自我、意志与生命》分别从鲁迅对19世纪科学观念的思索和批判、鲁迅对个人意志的诠释与叔本华的差异及其后果、鲁迅的形而上学及其矛盾等方面对鲁迅文化思想进行了系统探讨。刘增人《论鲁迅的人格范型》认为,“超越性、意志力、审美性、互补性”是鲁迅文化积淀中具有基础和核心意义的特质,这使鲁迅具有了艺术家型、崇高型、理智实现型的人格范型。

(2)
上一篇:人教版高中第五册一单元作文:中学生语文学习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