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首页初中作文寒假作文写人作文写景作文英语作文想象作文抒情作文议论文说明文单元作文科幻作文诗歌词赋写作素材 小学作文高中作文暑假作文写事作文写物作文节日作文话题作文描写作文记述文应用文毕业作文散文随笔日记游记写作指导 |
全国最小的大学生———
10岁的大学生张炘炀,是从2005年全国统一高考中冒出来的新闻人物。他用了4年的时间,学完了从小学到高中的课程,轻松考上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入学半年多,张炘炀的自理及与人沟通能力得到提高,数、英功课排名前列,但那些需要生活阅历、知识积淀的科目的成绩尚不尽如人意。
张炘炀的大学生涯能够顺利完成吗?导致张炘炀高考成功的教育模式是什么?其中有哪些经验和教训可供广大家长记取?怎样给这些智力超常的孩子提供充分的发展空间?在国外,那些高智商儿童在接受教育时是怎样的情形?
■ 12年的课程4年学完
说起10岁大学生,也许不少人会以为这是家长特殊培养的结果。可正如张炘炀的父亲张会祥所说,打从一开始他们并没想过培养什么“神童”,小炘炀的跳级生涯,其实完全是“无心插柳”的结果。
事实上,小炘炀刚出生时并没有显露出多少“天才”的迹象。学说话比一般孩子都要晚,直到上了托儿所说话都不太利落。从22个月时开始,小炘炀学说话进步神速。不仅如此,他对文字的敏感也大大超出同龄人。一次,父亲随手拿过报纸教小炘炀读了几个字,没想到他居然就记住了。此后,不论是家里的报纸、图书,还是外面的广告、路牌,只要看过一次,小炘炀就能记住上面的文字。到两岁时,他已经认识了1000多个字。
张炘炀的学习天赋是从上学时开始的。5岁那年,父亲找了熟人让他上小学。没想到炘炀学习能力非常强,一年级的知识一个月就掌握了。二三年级共上了五个月,四年级没上,五年级上了两个月,六年级上了完整的一年。到了上初中时,张会祥夫妇本想不再让孩子跳级了,慢慢来,把基础打牢了再说。没想到,炘炀接受知识非常快,老师在课堂里讲新知识,回家他再学习高年级的课本,就这样,初一上了半年、初二上了半年,初三上了一年。
从小学到高中,小炘炀在学校学习的时间全加起来也只有4年零1个月,其余时间他都是在父亲的辅导下在家里学习。与其他在学校接受常规教育的孩子不同,小炘炀的学习时间弹性很大。晚上九点多睡,早上六点半起。其间何时学什么科目,都是根据小炘炀的兴趣而安排,如果学得累了,那就休息一会儿,吃些东西,打打游戏。即使在高考冲刺的最后阶段,小炘炀只要想歇就歇,一边学着一边玩着直到走上了考场。
■ 独特的教育模式:不求最好,只求博学,快乐学习
谈起培养孩子的心得,父母强调最多的就是“我们从来没催促、强迫过他,而是顺其自然。”张炘炀的父母学历、职业并无显赫之处,父亲从事街道工作,母亲则是一名高中教师。很多人以为,张炘炀跳级这么快,肯定是父母对孩子抓得很紧,是“牺牲”童年的欢乐换来的。事实上,炘炀的父母给了孩子最大的自由度,尽己所能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上,父母并没有娇惯他,而是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
见过炘炀的人都可以发现,在这个10岁孩子的眼里,生活是快乐的,学习也是快乐的。
当然,能在10岁考上大学,炘炀自有其过人之处。他的确是一个与众不同的聪明孩子。例如,一篇深奥难懂的古文,他快速浏览一遍后就能准确地告诉你文章的大意。甚至多看几遍就可以背出来。
老师们也都认为,孩子很聪明,接受知识的速度和理解能力比普通学生都强,但屡屡跳级的关键,是他的父亲让他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们只是根据孩子的脾气禀性等特点,摸索了一套他喜欢也能接受的方式进行教育。比如,炘炀的记忆力特别好,很多东西都可以过目不忘,所以我在辅导孩子时就只给他串知识线索,搭个框架,里面的具体内容让他自己学习。再比如,炘炀对新鲜的事物充满好奇,讨厌重复旧知识,所以我每次只用很短的时间让他集中学习基础知识,然后再通过课外书和新题帮他补充、巩固知识。”
有趣的是,虽然跳级频繁,但这位跳级生的成绩,却从来不是班级中最好的。这也是张会祥的独特观念———不求最好,只求博学。“炘炀不管考了多少分,我们从来不批评他。其实从小学到高中,他从来没考过第一名。每次考试也就是中上水平的成绩。我总觉得,与其反复温习知识拿满分,还不如把时间用来学习新的知识。”就这样,张炘炀的考试成绩虽然总是中上水平,却在不断地跳级。跳的速度甚至让有些老师和同学都接受不了。
“不把孩子的基础打牢,跳那么快有什么用”、“要是多复读一两年,不就可以考上更好的大学了吗”……面对这样的议论,张会祥不以为意。“其实高考完了以后,我问过孩子,说你愿意复读还是上大学,他说我不愿意复读就愿意上大学。”也许正是在不断跳级过程中的这种新鲜感,才是让张炘炀认真学习的动力。
张会祥之所以不让孩子复读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他觉得张炘炀有的是时间:“炘炀年纪这么小上大学,本科就相当于上高中。尽管现在就读的学校并非重点大学,但孩子的压力也相对会小一点。将来孩子本科毕业了也不会去就业,还会让他继续学习、深造。如果有能力的话,考硕士、博士的时候可以再报考名校。”
■ 大学因材施教,张炘炀平均成绩排在全班第三
从去年8月底开始,张炘炀在父亲陪伴下开始了大学生涯。此次,他终于踏踏实实地不再跳级了。谈到大学生活感触,他很自信地说:“挺轻松的呀。”
刚来到大学校园那阵子,迎新、军训等活动特别多,可是让小家伙“有点玩疯了”。由于炘炀以前大多是在父亲的指导下自己在家里学习功课,所以,有时上课的时候他会精神不集中、“走神”。为此,学校采取了一个好办法,让他每次上课都坐在第一排正中间的座位上,只要走神,老师和同学们都会及时提醒他。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炘炀已经基本克服了这个毛病。
怎么培养10岁的大学生,对于天津工程师范学院来说是个从未有过的挑战。天津工程师范学院院长孟庆国表示,张炘炀入学对学院本身就是一份因材施教的“试卷”。10岁的儿童正处于生理、心理和个性等全面发育成长的关键时期,学院将注重因材施教,鼓励个性化学习与发展。在生活上,学校为张炘炀和父亲提供了一间单独的宿舍,既能保证炘炀的作息,也让他有机会和楼里的其他同学交往和沟通。从教学上来讲,张炘炀和其他同学上的课是一样的,不过系里派一名三十多岁的教授当小炘炀的学习导师,根据他的年龄特点给予指点和帮助。系里的专业老师每周都会与炘炀沟通一次,帮助他适当地调整学习方法。
炘炀的学习导师、教高等代数课的张跃辉教授说,“炘炀开学以来表现不错,完全跟得上进度,专业课程的表现尤其突出。目前看来,他顺利完成学业应该没太大的问题。”
第一学期,炘炀共上了英语、高等代数、思想道德修养等8门课。小炘炀最喜欢上的是自己的专业课———数学,其他课程他的表现也很不错。在开学初全班进行的英语测试中,已经背完四级词汇的他考了94分,名列全班第一。在期中考试中,他的数学成绩在数学系4个班级中排第三名。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张炘炀的平均成绩排在全班第三位。为此,他还拿到了学习优秀奖。这学期,张炘炀又开了大学物理、C语言设计等新课程。他还在业余时间报名上日语班,让自己开开眼界。
■ 担任体育比赛的拉拉队长,注重自理能力的培养
之前,宁铂、魏永康、王思涵等知名的十来岁大学生,在进入大学时最为困惑的是与同学之间的交流,从而导致在心理和情感上产生断层。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而对张炘炀来说,和同学们的沟通并不是问题。他与系里面的同学相处得非常愉快,无论男生还是女生,都很喜欢他。常和他坐在第一排上课的四个女生,甚至当上了他的四个“姐姐”,课上课下总在一起玩,让班里的好多男生羡慕不已。当然,炘炀也常和与自己同龄的教师的孩子一起玩,毕竟,他们之间的共同语言更多。对炘炀来说,早习惯了与年纪大的同学相处,这也算是他成长中的“必修课”了。所以,活泼外向的炘炀在老师和同学眼里是个可爱的“小不点”和学校里的“明星”学生,也是各种活动不可缺少的一分子,体育比赛的拉拉队长他来当,万圣节晚会上最出风头的也是他,跑来跑去非常显眼。
独立生活能力上的进步应该是炘炀入学后变化最大的地方。从入学起“重返校园”的张会祥就有意识地培养炘炀独立生活、独立学习的能力。他每天带着炘炀在校园里散步,让炘炀尽快熟悉教学楼、食堂、图书馆等场所。炘炀已经可以自己一个人去上课,不需要爸爸的护送了。此外,像洗脸、洗脚、洗袜子、打饭这些以前都由爸爸一手包办的事情,炘炀也可以自己完成了。炘炀还很喜欢记路名,现在他对校园附近方圆几公里内有哪些重要建筑物、高校、超市,坐什么公交线路等已经一清二楚。
母亲眼中的炘炀也变得懂事了。为了照顾炘炀,他的父母都做出了牺牲,父亲张会祥“带薪陪读”,母亲吴慧娟则从盘锦老家调到了离天津很近的廊坊任教。所以,上学时每个周末炘炀基本上都会迫不及待地回家和妈妈团聚。炘炀甚至还在父亲生日到来时和妈妈商量着怎样给爸爸一个惊喜,这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
■ 因基础差,大学计算机课只考了61分
培养出10岁上大学的炘炀,张会祥的成功经验让众多家长羡慕。所以,他也跟着儿子一起出了名,不仅走在路上老是被人认出来,还有出版商找上门来帮他出书。
当然,对于教育炘炀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缺憾或者说是外人看来的教训,张会祥也未否认。从炘炀迄今大半年的大学经历来看,频繁跳级对他还是有影响的。比如,第一学期炘炀的大部分科目成绩相当不错,自己拿手的两门数学课程的成绩在全班乃至全系都数得着。之所以没能拿到奖学金,主要是只考了61分的计算机课拉了后腿。
对现在的绝大多数大学新生来讲,上网、QQ聊天、网游、BBS等网上冲浪早在中学时就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娱乐了。大学的计算机课,自然难不倒他们。而对10岁的炘炀来说,上学这四年多来,主要精力都在忙着学习新知识不断跳级,闲暇时还要多看书以求博闻,当然就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投入在电脑上了。同样的原因,语文、政治等需要生活阅历、知识积淀、思维深度尤其是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科目,对他来说就远没有数学、外语那么得心应手。高考时,炘炀的语文得分只有74分,作文尤其成为他得高分的“瓶颈”。
其实,这种情况在很多跳级频繁的小大学生身上都曾经出现过。毕竟,不同的学科需要不同的智力类型,人为缩短学习和成长的年限,“神童”们虽然不缺少课堂上老师传授的显性知识,却缺少了课余时间积累出来的隐性知识。
■ 如何培养超常儿童,社会和高校还都没有做好准备
来自湖南的魏永康,13岁开始读大学,17岁就考上了中科院的硕博连读。因自理能力低下,知识结构不能适应,而中途被勒令退学。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宁铂,上世纪70年代末的著名“神童”,不少人心目中的偶像,最后竟落得出家收场。
正是因为以往这些“神童”的悲剧,使人们对张炘炀的高考成功评价不一,尤其是在教育界,颇有老师们担忧这是一种揠苗助长。
很多老师指出:在基础教育阶段,张炘炀父亲独特的教学方式对他的成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大学里,更需要孩子自己思考、研究,有的老师还认为,人为掐断这些“神童”们从少儿到青年的正常成长规律与周期,让他们在人工“温室”里长大,一旦遇到挫折就会出现抵触情绪。而这些儿童的心理素质与成年人差距较大,进入成年人的世界自然难以沟通。
据统计,儿童整体中有3%左右的孩子属于超常儿童。他们智力水平远远超出了生理年龄,但心理发育远不成熟。超常教育实际是缩短了人的成长过程,但这种缩短必须按照人本身的规律进行,人要成长、要经历的事情必须要经历,不能用一方面发展取代了多方面发展。
一方面,孩子的家长在培养目的上的功利性让人担忧,而另一方面,超常教育土壤的匮乏也是一个问题。其实,从这些小大学生们的事例中不难看出:对于如何继续培养张炘炀这样的超常儿童,我们的社会和高校还都没有做好准备。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是模式化的批量生产,单个接收特别的学生对于学校而言是一种挑战。
所以,怎样给这些智力超常的孩子提供充分的发展空间,如何在现有的教育体制中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散养”,这是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造就天才儿童各国方法不同
美国为不同年级天才学生开设特殊教育课程
美国立法规定,天才儿童有权利得到适合自己的特殊教育服务。因此,美国公立学校十分重视天才儿童的甄别与特殊教育,基本上所有公立学校都开办了“天才与资优教育计划”。
以得克萨斯州为例,该州法律定义的“天才”包括:超常的智力、创造力、特殊学术能力、领导能力、艺术能力等。统计数据显示,在2003至2004学年,加州12年级学校(相当于中国的小学和中学)总共有630多万学生,其中有超过47万人被鉴定为各类天才儿童;当年加州用在各种“天才教育”项目上的费用共有4.95亿美元。
天才班的老师必须接受正式的职业培训,掌握和了解天才儿童的性格和需求、天才教育的课程设置等。英国全国每一所学校都要确定超常生名单
英国设立了9岁、13岁和18岁三个等级的“超常生国际水平测试”。全国每一所学校都要确定超常生名单,制定超常生培养的计划和政策。全国语文和数学战略局鼓励学校为学习成绩在前5%至10%的学生提供特别的教学计划。家长和学校可以随时为学生报名,申请参加此类考试。印度广设立天才儿童学校,已录取16万学生。
目前印度共有500多所“天才儿童学校”,专门面向9到16岁的印度农村的超常儿童。学生食宿在校,一切生活和学习费用都由中央政府负担。
天才学校对学生的选拔十分严格。每年2月份在印度全国统一进行2小时的考试。考试内容分为3部分,心理能力测试占60%,语言占20%,数学占20%。
截至2003年底,印度的“天才儿童学校”已经录取了16万学生。
■ 记者手记
见过张炘炀的人,都能感受到这个小大学生的快乐。应该说,张炘炀的大学生涯才刚刚开始,众人担心的那么多问题还没有在这个无忧无虑的小大学生身上出现。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他不会遇到这些困惑。毕竟,他不可能一直无忧无虑下去,总会要经风雨,受挫折。其实,被称为“神童”的孩子,之所以屡屡出现“伤仲永”的悲剧,压垮他们的压力大多来自于成人世界。正是来自这些神童的家长和周围人的过度关心和期盼,让这些智力超常的孩子一直生活在光环下,难以承受失败,难以承受平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