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指导 | 写作技巧 | 小学写作指导 | 初中写作指导 | 高中写作指导 | 中考写作指导 | 高考写作指导 | 教师谈作文 | 家长谈作文

一种研究性学习的好方式——让学生拥有自己的

2013-04-17 01:06
导读:教师谈作文范文,一种研究性学习的好方式——让学生拥有自己的应该怎么写,有什么格式要求,科教作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是一个很好的范例:2003-12-15 一种研究性学习的好方式——让学生拥有自己的“文集”--作者
2003-12-15 一种研究性学习的好方式——让学生拥有自己的“文集”--作者:王君    --

 

在语文教学中,经常要遇到许多著名作家的“文集”,譬如《鲁迅文集》、《郭沫若文集》等,对这些拥有“文集”的作家,学生无不佩服而心生敬仰之情,而这种情感很快就化为了学习的动力。此现象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为什么不让每一个学生都把自己的文章结集成册,从而拥有自己的“文集”呢?

现在,经过两年的实践,我的学生都拥有了至少四本“文集”了。回顾“自出作文集”的过程,我深深地感到这真是一种研究性学习的好方式。

 

一、       自出“文集”,让多味语文渗透精彩生活

每一学期期末放假前,我们的“轰轰烈烈”的自出文集的活动就开始了。活动基本可以分为五个阶段:1、动脑动手,自办杂志。我要求文集以杂志为形象载体,一律用16开纸,杂志名、封面、底封、目录、序言、后记必须齐全,在此基础上鼓励形式上的创新。整本杂志10000字以上,自我作品不少于三分之二。主题要鲜明,个性要凸现,图文要并茂。根据年级特点,我们又有“全手工”、“全电脑”、“电脑手工合作式”的不同要求。2、别出心裁,广告宣传。这是评比的第一步。我动员学生为杂志打出各种形式的独具特色的广告。3、小组初评,欣赏留言。我把学生分为四人一小组,每组依次欣赏每本杂志并打分留言,统计出“入围奖”若干。“杂志欣赏课”一般被安排在紧张学习的间隙,时间几乎贯穿整个学期。4、推销演讲,家长投票。由获得“入围奖”的同学在家长会上作现场演讲,请家长投票选举出若干名特等奖。5、展出表彰,奇集共赏。

“自出文集”的活动是我们语文艺术节的重要内容。她以办杂志为载体,串起了写作、绘画、设计、演讲、推销等各种社会性极强的丰富多彩的活动,构筑了学生、家长、教师三位一体的语文实践和欣赏网络。可以说,每一本文集都是学生对过去的珍藏,对未来的设计。看一看学生的杂志名吧,你会感受到这种独特的语文节日的阳光气息:《晨曦》、《笑与泪》、《卵石集》、《鸢》、《心语星光》、《生活与我》、《成长花瓣雨》、《巴茅草》、《风筝》、《青春随想》、《天上虹》……拥有这些洋溢着青春气息的作品,我们的语文学习走进了精彩生活,更创造了精彩生活。?

 

二、        自出文集,全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

学生喜欢“杂志欣赏课”,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杂志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面展示才情的机会。现实生活中,要想发表一篇作品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而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表自我”的强烈愿望,如果“这种愿望”长期被压抑,学生的自信心、兴趣感就会逐渐丧失。众多平庸学生的出现不是因为他们智力的平庸,而是因为个性光芒的被迫隐藏。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要唤醒那种无动于衷的学生,把他从智力的惰性状态中挽救出来,就是要使这个学生在某一件事情上把自己的知识显示出来,在智力活动中表现出自己和自己的人格。“自出文集”的活动不仅是一种别出心裁的人文学科的“动手试验活动”,它更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渴望创造渴望展示的心理需要。

当一篇普通的作文或练笔将要走上杂志,当一个美术功底并不好的学生要为自己的杂志设计一个满意的形象,我们可以想象得出,学生因此而付出的艰辛努力。杂志的“向众性”决定了大多数学生的重视程度和创造欲望,所以我们总是发觉不仅杂志中的文章质量高于学生的平时水平,连书写能力绘画能力也非平日可比。特别令人欣喜的是,为了提高“文集”的质量,同学们更是掀起了学习电脑的高潮。家长说:以前孩子只用电脑来打游戏上网,出“文集”的活动让学生真正地走进了电脑。

面对一本本虽然很幼稚,装帧也并不精美,但是却绝对内容丰富、充满个性和情趣的杂志——孩子们的文集,我们看到的是对生活的渴望,对自我的肯定,对创造的激情。

  

三、自出文集,搭建了新颖独特的阅读平台

现在的家长和老师都经常感叹:社会发展了,学生的阅读面反而狭窄了。繁重的课业负担,良莠难辨的文化快餐,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无情地挤占了学生的阅读空间。学生的阅读量并不小,但阅读质量往往不高,阅读心理需求更未实现。而学生的“文集”却让学生们为自己搭建了一方独特的阅读平台。

学生喜欢读“文集”,因为那是他们的心理剖白,是他们的真实生活的再现。文集中的文章来自于他们最熟悉的人和事,展示了他们的快乐、忧愁、他们的追求和失落。才华横溢的学生洋洋洒洒,落笔千里,不善文辞的学生朴朴实实,有板有眼。不同风格不同体裁不同内容不同文风,这是一个离学生最近的最真切的文化大观园。这样的阅读,不是仰视的阅读,而是平视的阅读:不是理想中的阅读,而是现实里的阅读;不仅仅是心灵的阅读,更是面对面的阅读。在这样的阅读平台上,学生将更深刻地体会到:生活处处有语文。

四、自出文集,开拓了教育教学新的交流空间

我们的文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每本杂志都设计有“留言栏”。我把激发学生在杂志上相互留言作为活动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我告诉大家:把你的惊喜之情、遗憾之情、敬佩之情、鼓励之情用美丽的文字表达出来,让每一位作者都收到无数份珍贵的礼物。于是,杂志的阅读和评比出现了新的气象:班与班之间的隔阂消除了,生与生、师与生的距离缩短了。真诚的赞美、友好的建议成了杂志评比的主旋律。自出文集的活动为师生营造了一方温馨的交流空间。

更为可贵的是,文集当中的不少文章都来自学生的练笔,这是一种相当于日记的东西。学生敢于把他们收进文集,这是需要勇气的。而把自己平时的作文作全方位的展示,这同样说明了观念的改变。每次杂志阅读的时间相当长,几乎贯穿了整个学期,这是我刻意的安排,我鼓励学生通过文集的交流进行心灵的交流。在这样地引导下,学生们已经意识到:写作就是一种生命状态的独特展示,就是一丝瞬间情绪的真实表白,就是一泓需要倾泻的美丽山泉。这种心态促成学生建立起非常默契的知音关系,使他们能敞开心扉,坦然相对,真诚评价,善意鼓励。在这样的一个友好氛围里成长的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与人和谐相处的能力,正确看待生活的能力和机智处理问题的能力。作文与作人就这样和谐地统一起来。

阅读仅仅是自出文集活动激活的的一种交流方式,同时被激活的还有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家长的交流。文集搭起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学生与教师、家长与教师之间的心灵之桥,让原本极易晦涩的交流和谐起来、流畅起来。

 

让学生拥有自己的文集不仅是一项极有意义的语文课外活动,它更是一次研究性学习极好实践。这一活动真正地把教学的落脚点由教师主体转向了学生主体,它追求的是活动过程中学生智慧的燃烧、精神的拓展和心灵的飞翔。它不追求科学知识结构的构建,不去欣赏现有科学宫殿的美轮美奂,更不是重复前辈科
    上一篇:关于网络作文教学模式的探讨 下一篇:语文交际圈基本理论框架——我的语文教学观(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