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首页初中作文寒假作文写人作文写景作文英语作文想象作文抒情作文议论文说明文单元作文科幻作文诗歌词赋写作素材 小学作文高中作文暑假作文写事作文写物作文节日作文话题作文描写作文记述文应用文毕业作文散文随笔日记游记写作指导 |
甲:写文章,不管是什么体裁的文章,其写作的全过程一般是:搜集材料,确立中心,谋篇布局,动笔行文,检查修改。修改是写作全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文章写得好的必不可少的最后一道“工序”。宁老师,今天我们就讨论这个问题吧。好吗?
(一)重在培养儿童自改作文能力
乙:好,修改文章确实是写作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提高文章质量的重要步骤。在前几讲,我们曾经提到过,从根本意义上说,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不可能一下子就达到全面、深刻的,必须有一个多次反复认识、逐步深化的过程。文章初成,往往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或者反映事物还不够恰当,致使事物的特点突不出来;或者内容表达得不完全,致使中心思想不鲜明;或者材料组织运用得不够完善,致使材料不能很好的反映中心;或者语言运用得不够完善,致使不能把意思表达清楚。
修改文章正是要把这些不恰当,不合适的地方改好。所谓“文不厌改”、“善作不如善改”,是非常有道理的。综观古今中外,大凡好的文章,在一定意义上说,与其说是“写”出来的,倒不如说是“改”出来的。
(科教范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甲:不错,古往今来许多文章大家,都十分重视修改这个重要环节。凡是流传久远的佳作,无不是加工修改才成为名篇的。谈到这番道理时,许多人都爱用曹植的这段话:“世人著述,不能无病。仆常好人讥弹其文,有不善应时改定”。喜好旁人讥弹自己的文章,而且能随时修改,曹植的这个过人之处,大概正是他文章过人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国文苑诗坛上重视修改的著名故事很多。例如,欧阳修,古代文献中记载他“作文既毕,贴之墙壁,坐卧视之,改正尽善,方出以示人”。
乙:欧阳公修改文章的勤苦令人敬佩。据说欧阳修的妻子曾经问他,为什么要呕心沥血地修改,是不是怕先生批评呢?他答道:“非畏先生嗅,却畏后生笑”。这成了千古佳话。诗文修改不好,是会贻笑千古的,因此,不可不审慎修改。
“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诗圣杜甫说过,“陶冶性灵存底物,新诗改罢自长吟,”新诗改完后还要再三吟诵推敲。乐于请老妇人解诗而誉满唐代诗苑的白居易也有这样的看法,他说“旧句时时改,无妨说性情”。曹植、欧阳修、杜甫、白居易这些古代大作家对自己的诗文都下那么大的修改之功,这正告诉我们,在写作过程中,绝不能轻视修改这个环节。
甲:近代文豪鲁迅对散文《藤野先生》的修改,竟有一百六十多处。郭沫若先生有一次对人谈创作方法,一连说了七个“改”字。作家赵树理在对一位青年谈写作“秘诀”时说,“一个是‘耐’字,一个是‘改’字,这就是我教你写作的‘真经”’。
(科教范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乙:精心修改文章的事例,外国也有许多类似的记载。俄国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前后改过七遍。马克思的《资本论》也是经过多年的反复修改才定稿出版的。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曾经说过:“写作的技巧,其实并不是写作的技巧,而是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的技巧。”
甲:古今中外的名家们尚且如此重视修改,对初学作文的儿童当然就更应该如此了。我国著名教育家、作家叶圣陶先生在谈作文教学时就曾经指出:能不能把古来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假如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的地位了吗?养成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
乙:关于改作文,叶老多次强调过,“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
甲:显然,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是一项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为了完成好这一任务,探索学生自改作文的心理过程、心理规律,依据这一规律改革我们的作文教学就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了。
(二)儿童自改作文的心理过程
学生自改作文的心理过程是什么呢?让我们先来听听一个小学生的作文体会吧。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教学片断一
乙:这个小同学的作文体会很典型,它清楚地表明了,学生写成文章后,要修改它,从心理活动的角度说,就是要在自改意识推动下,积极思维,重新经历确立中心、选材组材、遣词造句的作文基本过程。
不过,这种重新经历,显然已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一个螺旋式的上升。这不仅因为,从作到改,其中已经过了一段时间,而且作文初成后,学生通过读。审视初稿,担当了读者的角色,这就产生了一个心理距离,学生就可以在另一个视点上,从新的角度,调动自己的经验积累去发现原稿的不足。
甲:是这样的。如果说得具体一些,学生自改作文的心理过程,大致可分这样几个步骤。首先,根据作文原稿,唤起回忆,在自己的脑子里再现那些与作文内容有关的情绪和表象,并且将这个再现的情绪和表象与已经写进文章里的那些情绪和表象进行对照、比较。这个回忆的过程同时也就是对照、比较的过程。
不过,这种回忆,不是对旧有情绪、表象简单的重复。在回忆的时候,它要调动个体全部的有关经验积极参与。记忆的心理规律表明,回忆实际上是一种暂时神经联系的重建活动,富有一定的创造性。所以,在这个回忆的过程中,作者的视点变了,自然地就会发现作文中所写的那些内容,准确还是不准确,清晰还是不清晰,具体还是不具体。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乙:正是因为这个道理,所以刚才那位小学生在文章写好后,当他换一个视点再来审视原稿时,他用作文中描写的爸爸的形象与他回忆爸爸留在他头脑中的表象一对照,便感到了,“爸爸到底怎么好,在作文中看不出来了”,用自己掌握的作文知识一衡量,他认识到“写爸爸,什么都写了,可什么也没写清楚,像是一篇流水账,爸爸的哪一个特点也没突出来。”这个小学生正是通过回忆、对照上匕较,发现了自己原稿的不足,产生了修改的愿望。
甲:宁老师分析得对。这个回忆、对照、比较,发现问题,引起改的愿望,产生动机,就是修改的开始,是学生自改作文心理过程的第一步。
接着,在回忆的基础上,通过抽象、概括看看原来确定的中心是否明确,是否准确。
再接着,根据中心进一步分析,看看已经写进文章里的内容是否都是需要的,有没有要补充的,需要写的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如何,条理是不是清楚,重点有没有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