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行为题写一篇作文(2)
2013-04-29 18:16
导读:中国的思想,从春秋以来便与现实处于对立的地位,也就是说,诸子百家的思想都是以批判的立场,力图纠正当时人们被认为不良的行为。孔子说仁,就是
中国的思想,从春秋以来便与现实处于对立的地位,也就是说,诸子百家的思想都是以批判的立场,力图纠正当时人们被认为不良的行为。孔子说仁,就是针对当时普遍存在的暴政而言;韩非说法,就是针对当时秩序混乱,行为失范而言;老子说无为,乃是见到当时执政者所采取的政策,都不恰当,愈弄愈坏,还不如不弄。后来这些学说的传播演变,总离不开对当世弊端的挽救这个目的。汉时传入的佛教,也是立意要教人解脱,其前提也是人生是痛苦的。至于道教也大率如此。孔子时代,思想还有点实践性格,越到后来,思想家只能坐而论道,纸上谈兵,终日困在书斋中,翻烂古书,与现实一点关系都没有;而读书人,日渐变得摇头晃脑,为世俗人们所不齿。封建专制社会以来,统治者对思想的钳制十分厉害,思想与现实愈加隔绝,一方面使思想家走入空对空的领域,另一方面使思想家投机趋时,为
政治服务。此二者都使思想与行为更加分裂而不可弥合。
自官方参与控制思想始,流行民间比较有影响的思想都被改造,其它思想基本很难存身,思想的工具性不断加强。改造后的思想总是教人如何服从,即把下层人的权益逐级向上层集中,这种思想由于不符合大多数人利益,很难落到实处。但由于官方控制科举和教育,其思想通过考试得到传播。传播等于说已灌输到人的头脑中,不一定落实到行为去。这就是老人孩子都能唱高调的道理。比如看电视广告,日复一日,我也记得“爱多vcd”、“娃哈哈果奶”等广告词,但我却从来不买上述商品。为了应付考试和报告,人们发明了表面文章,自此,读文章书籍要得真知识和真思想,比朴学家考证古书还辛苦。我说中国文化的虚伪性,是因为文化大多是文字的记载,而人学习文化,几乎都是从书本得来。书本的可信度确实很低,因为都是做给人看的文章,即使是
日记,如果是做给人看的也不可信。钱钟书的《围城》中,方鸿渐的父亲遁翁喜欢写日记,他本是个势利庸俗的小乡绅,在日记里却把自己打扮成为圣人。钱氏说“这种精神上的顾影自怜使他写自传、写日记,好比女人穿中西各式春夏秋冬的
服装,做出支颐扭颈、行立坐卧种种姿态,照成一张张送人留念的照片”。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