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首页初中作文寒假作文写人作文写景作文英语作文想象作文抒情作文议论文说明文单元作文科幻作文诗歌词赋写作素材 小学作文高中作文暑假作文写事作文写物作文节日作文话题作文描写作文记述文应用文毕业作文散文随笔日记游记写作指导 |
讲究语言美,让应试作文亮起来
福建泉港一中 张庆宗 推荐教师王光强
孔子说:“言之无文,行之不远。”意思是文章要讲究语言美,没有文采的文章,就难以传播。如果说丰富的思想内容是一篇文章的灵魂,那么优美的语言就是它美丽的面庞了。新颖的素材,精巧的构思,高深的立意,都要以语言作为载体。如果语言苍白,势必使文章黯然失色。
文学的魅力靠的是语言,历届高考满分作文的成功同样靠的是语言。只要浏览一下历年高考满分作文,便会发现,这是一个多么丰富的语言的海洋:有的议论风发,大气磅礴;有的激情荡漾,独抒性灵;有的庄谐并出,充满机智;有的委婉柔美,生动形象……语言有亮点,有文采,是这些作文受到阅卷老师青睐的重要原因。那么,怎样使自己的作文文采飞扬呢?我们不妨从以下两个方面运用一些写作技巧进行尝试,以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使作文语言亮起来。
一、整散结合显文采。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语言格式对称地排在一起就是整句,它主要指对偶句和排比句,也包括部分顶针句,反复句;各式各样结构的句子参差错落地呈现的句子就是散句。在文章中,整句和散句适当结合,可以使语言既活泼又严谨,既参差又工整,读来跌宕多姿,铿锵悦耳,富有韵味。
整散结合的语言风格,古人极为擅长。苏轼在《赤壁赋》中有许多这样优美的语句,如:“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这些文字对偶句和散句错落有致,优美动人。当我们诵读时,不知不觉就沉浸在这种和谐舒缓,如行云流水般的音乐境界中。苏轼的文章有气势,有文采,“如万斛泉涌,不择地而出”,其为众人称颂,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整散结合的语言风格。
现代文中也不整散结合的佳例。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一向以笔调清新,语言优美为人所喜爱。这篇文章中整散结合的佳句俯拾即是,如:“足以举目千里,足以俯仰天地,左顾有山外青山,右盼有绿野阡陌。适于心灵散步,眼睛旅行,也就是古人说的游目骋怀……山下的灯把黑暗照亮了,山上的灯把黑暗照淡了,淡如烟,淡如雾,山也虚无,树也缥缈。小屋迷于雾失楼台的情景中,它不再是清晰的小屋;而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这样的文字,显示巨大的语言魅力。
整散结合,是高考作文显露文彩,展现亮点的重要手段。翻开高考满分作文卷,整散结合的佳句比比皆是。一考生在《找准位置,绽放光彩》一文中这样开篇:虎啸深山,鱼翔浅底,驼走大漠,雁排长空。世间万物自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生命的玄机是找到自己的位置,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这位考生用了一组排比句,结合比兴手法来点题,语言清丽,富于文采,自然会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2004年福建一考生在《照海倚天》中用这样一段文字来评价曾国藩:“历览前贤,有秦皇汉武的风骚,有唐宗宋祖的文采,有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弯弓和大雕。可又有谁,能像内圣外王的曾文正一样,为官则清正无私,举贤若渴;为将则机智沉稳,步步为营,奇正相佐;为儒则谦和内敛,毫无文人的狂傲之气;为父为兄则严于律亲,不使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曾国藩是一个永远让人无法读明白的人,是一个文人,是一位儒将,是一个好官。”这段文字把散句和对偶、排比句结合起来,高度凝练地评价了曾国藩独特的一生,语言整散结合,富有气势,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们写文章,一般以散句为主,但如能适当结合一些整句就会便语言变化多姿,更具美感。尤其是在考试作文中,有意识地运用一些整散结合的语句,定会文章增色不少。
二、诗词名句生辉。诗词名句,历来具有精炼深刻,脍炙人口等特点。引用得好,能增加文章的文化底蕴,有助于表达的精炼和生动,借用名句主要在文章的标题,题记,首段和文末,也有的通篇引用,使诗句名句成了文章语言的主要特色。
1、诗词入题,扮出美目。诗词脍炙人口,深刻隽永,每年高考,都有很多考生直接借用或化用诗词名句作标题。1999年江苏一考生这样拟题《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作者引用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两句名诗入题,生动地概括了“一旦记忆移植成功,古人、今人、来者因袭同一种记忆时,人类将变成毫无思想的记忆机器。”这一主旨,令人动神凝思,为之叫好。
2、引作题记,精警动人。如2004年甘肃一位考生引名句“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舞台,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来作为《心的舞台》的题记,直接把文章的内蕴提炼出来,醒人耳目,便于读者迅速把握,又自然引出下文。
3、名句开篇,醒人耳目。请看2002年一考生作文《选择》的开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文天祥的选择;“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是谭嗣同的选择;“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是朱自清的选择。历览前贤,我发现选择竟有如此丰富的蕴涵。背负着五岳的沧桑与巍峨,他们以一种亘古不变的声音呼唤:“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这段文字以饱含哲理,为人传诵的名句开头,不仅点出话题,提领全文,而且精警动人,给文章增添了亮丽的风景。
4、名句融文,文采斐然。2000年四川一考生在文章第二段写道:秦砖汉瓦,唐风宋雨,古人们在诗词的浩浩海洋中给我们塑造了一个个全新的艺术境界。同是送别,王维“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李太白“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王子安“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高适“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同是惜时,李太白“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曹孟德“人生几何?去日苦多”。同是“香”如故,王安石“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毛泽东则“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同是黄昏日落,李商隐“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而毛泽东则“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同是战争残酷,曹孟德慨叹“千里无鸡鸣”,而毛泽东则“战地黄花分外香”。你能说,谁人更佳,谁人更出色?不不不,不同的人,不同的个性,不同的思维,谁都不可以对之妄加否定!
上文的成功主要得力于恰到好处地引用了诗句名句。作者以“送别”“惜时”“咏梅”“黄昏日落”“战争残酷”为例,将众多诗词相互对照,不仅有力地表现了“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一主旨,而且很好地显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底蕴,文章语言文采斐然,韵味无穷,让人呼吸到了一股浓浓的书卷气,读完余香满口。
5、名句结尾,余味无穷。请看2004年福建作文满分卷《照海倚天》的结尾——“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流年似水,时光如电地过去。也许,只有历史才能让“无字碑头镌字满”;也许也只有历史,才能最好地诠释曾国藩在天京城破,黄袍欲加身之时写尽平生心境的一句话: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这篇文章的结尾先引李白《将进酒》中的名言来阐明时光飞逝,只有历史才是一个人一生最好的评价的道理。最后引曾国藩自己的话来结束全文,点明了题目,使之深深印在读者心中,达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令人回味无穷。
中华文化是一个巨大的宝藏,诗词名句是中华文化的精华。古典诗词,尤其是唐诗宋词,许多名句脍炙人口,深入人心,若能在文章中适当加以引用或化用,就会增添语言的文化底蕴,使作文语言更具文采;名言警句,意味深远,耐人寻味,若在文章中不失时机地引用或化用,就会使文章语言更深刻隽永,灿然生辉。我们要多加积累,善于借用诗词名句,使之成为我们文章中亮丽的风景。
应试作文须有亮点。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的成就和影响未必能超过他的名篇《背影》,但如果是应试作文,《荷塘月色》就更容易受到阅卷者的青睐;同样,《我的空中楼阁》也比《胡同文化》更容易赢得阅卷老师的赞赏。因为在短时间的阅读中,《荷塘月色》和《我的空中楼阁》更容易使人感到其语言的形象生动,文采斐然。有人说,如果你的文章不能像太阳那样熠熠生辉,就让它像月亮一样光彩照人;如果不能拥有月亮的光彩,就让它像星星一样闪闪生光;如果不能像星星一样闪光,那么至少要留住几只萤火虫,把文章点亮。最怕的是文章语言漆黑一片,毫无光彩。如何使自己的作文语言亮起来,有许多的方法,如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长句短句的变换和炼字炼句等。这里主要是从易于训练掌握的角度,介绍了整散结合和名句生辉两种方法。如果学生乐于尝试,经常训练,在考场中熟练地加以运用,一定会让自己的作文语言亮丽起来,写出文采动人的佳作。